第640页

这件事咱们在前文提到过,始作俑者就是杜衡。此君就像是后世贴吧炸鱼的,抛出一个奇葩的观点就撤,炸出一堆旁观者互喷,他这个挑事的却站在旁边看热闹。

杜衡笑着说:“诗歌点评你来写,我去给周先生写信。”

周赫煊抛出《赞美》这首诗,恰好遇到了诗坛革新的关键点,想不引起轰动都不行,估计“现代派”诗歌要因此提前成型了。

第602章【开山祖师】

北平,简陋的北大宿舍里。

由于正值暑假期间,整栋宿舍楼非常冷清,连鬼影子都见不着几个。

“啪!”

孙作云拍死一只蚊子,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稿纸上。他袒露着上半身,穿着一条短裤,脚上是一双劣质拖鞋,这模样要多吊丝就有多吊丝。但是,他正在撰写的这篇文章,注定要载入中国近代文学史册。

孙作云出生于东北辽宁,也即是说,他现在是个流亡学生。

他的大学生涯非常曲折坎坷,19岁时毕业于东北大学附中,本来可以免试保送进入东北大学。但他却孤身前往上海,凭本事考进了复旦大学。

孙作云在复旦读了不到一年的书,突然“一二八事变”爆发,日寇悍然入侵上海。复旦学生们发起组织义勇军,孙作云毅然投笔从戎,弃学加入了积极抗日的十九路军,负责给前线杀敌的将士们运送弹药。

这一仗打得稀里糊涂,中日两国居然和平休战了,复旦的学生军也随之解散。

孙作云他们这些学生就尴尬了,当兵当不成,上学也上不成。一气之下,孙作云干脆跑去北边,当年就顺利考入北大读书。

孙作云马上就要读大三了,他前些天看到周赫煊的新诗《赞美》,于是决定写一点什么。

就当是,提前写毕业论文吧。

书桌上摆着十多本参考书,外加厚厚的一摞杂志,孙作云下笔如有神,很快稿纸上就出现一行行钢笔字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