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页

或许真得可以。

为什么不可以呢?

他又不是说指望年产几百上千万吨钢铁,这个时代他能年产几百上千吨就很惊人了,这年头铁厂的产量都是论斤算的,既然这样完全可以把这个工作扔出去让民间解决。比如说他把铁矿找出来,然后开放给老百姓谁爱挖谁挖,挖回去自己粉碎,那些农闲时节没事干的老百姓都可以干这个,粉碎好的矿石他直接拿银子收购就行,他就不信有钱可赚那些老百姓会不干,这时候的普通老百姓那都是堪称赤贫,他十文钱一斤保证有人干。

迁安滦县两地加起来十几万人口,哪怕平均一人每天给他敲一斤,那也是上百吨啊!

然后这些矿粉运到山海关。

同样他发动山海关的老百姓领取这些矿粉,回家之后用吸铁石进行磁选,或者干脆目视进行选矿,尤其是那些女人农闲时候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选出一斤精矿粉给她们十文钱肯定她们也会干的,这活儿又不是说繁重劳动,哪怕就是一堆老头老太太晒太阳吹牛打屁时候也照样能干,反正有钱可赚就行,而且还是为皇上办差光荣得很,这样磁选的环节也就解决了。

磁选出的精矿粉就可以进行烧结了。

或者干脆不烧结。

直接加水压块焙烧,这样无非就是杂质多点,再怎么也比直接把铁矿石扔炉子里强,二十世纪前大家都这么玩他也就没必要追求太高端的了。

以这种方式解决原料。

当然,这牵扯到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体系,算起来仍旧是很麻烦,但好在可以解决问题,剩下的就是具体操作了,这个暂时先不去管了,而解决了焦炭和铁矿石剩下就是钢铁厂了,这家钢铁厂肯定要建在山海关,在别的地方安全性没法保证,万一清军骑兵突袭给毁掉就麻烦了,但山海关不用担心这个。

这样就直接设在山海关西罗城。

这座附属山海关的小城堡之前就建了一个城门,李自成攻山海关时候仅有的几栋建筑也都毁于战火,正好可以用来当做未来的工业区,尤其是它旁边紧邻着石河用水也方便,搞钢铁厂没有水是不行的。

这样钢铁厂选址确定下来。

那么剩下的就是具体的技术了,炼铁当然不用说,这时候大明的生铁冶炼技术已经成熟,无非就是受矿石质量限制,而方团矿肯定比这时候那些直接填炉子里的矿砂强,所以同样的高炉炼出的生铁肯定要好。至于炼钢方面,使用炼钢炉的话还是有点太夸张了,毕竟小倩也不可能找到能传送来的转炉,就她那点传送能力,怎么可能把现代那些跟小山一样的转炉送来,再说就算送过来人家那也都是吹纯氧的,杨丰上哪儿找氧气供应?但自己制造转炉同样不现实,那东西同样需要鼓风机,拿风箱是别指望吹动铁水的,所以他目前能选择的也就只有坩埚钢了。

石墨坩埚没什么难度,石墨加黏土而已,前者的主要矿床在山东半岛,但福建也有,实际上他北边的锦州就有,这个用量很小,可以不必太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