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2页

“国师,鞑虏如今在江南者尚有不下六万,虽然浮桥截断但非孤军,此前郑鼎之军已入江西,若鞑虏自兴国军南下,与围潭州的兀良合台合兵向临安,恐怕会惊扰圣驾,需知其以骑兵为主,我等皆步卒难以追及。”

贾似道说道。

显然他还是很清醒的。

对于南宋来说,现在最怕的已经不是蒙古军灭宋,而是后者对江南的破坏,南岸的六万蒙古军,如果继续沿江东下,那么沿途不会有任何城池能阻挡他们,因为沿途根本没有能打的军队,之前忽必烈分出一支偏师由郑鼎率领就轻而易举地杀进江西,那么这个六万大军的庞大集团可以轻易攻破任何一城,以战养战也不用考虑后勤,向下游全是这时候南宋最富庶的州县,随便打下一个大点的城市就能劫掠足够物资,而宋军最大的依仗就是长江可以快速地调动兵力,但如果这六万蒙古军离开长江南下呢?

他们会很轻易打到隆兴府也就是南昌,然后兀良合台会立刻弃潭州转而与他们会合,再一起向东沿着信州衢州路线直扑临安。

那么宋军这边就傻眼了。

因为贾似道的大军不可能在长江以外追击蒙古骑兵,哪怕他能够提前赶到临安布防,并且最终消灭了这支蒙古军,但江南也毁了,这一路可全是南宋的根基啊,本来就已经濒临崩溃的南宋财政会彻底崩溃,而江南那些一百多年没经历战火,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之力的百姓会任由蒙古铁骑的屠刀杀戮。

“那么师宪之意是?”

杨丰似笑非笑地说。

“国师,弟子斗胆,咱们应该跟那忽必烈和谈了。”

贾似道说道。

“咱们许江南蒙古军北归,忽必烈召回兀良合台,两下就此罢兵,那忽必烈若北归,必然要去争那帝位,蒙哥为国师所诛杀,而蒙古诸王互不相容,其内战是必然,这样咱们即可保江南不受荼毒,又可坐视其内乱,可谓一举两得。”

他颇为得计地说道。

说到底对他,或者说对南宋朝廷来说,最重要的是别让战火从上游烧到下游去,否则就算胜利也得不偿失。

“汝为统帅,一切由汝定夺!”

杨丰淡然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