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页

护国公[校对版] 木允锋 1088 字 2022-10-23

然后他站起转身笑眯眯地看着城下……

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。

其实李自成的选择不难理解,他最初的目标就是这个,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,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,谈判的内容尽管正统历史书都回避没有记载,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。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,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,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,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打进北京,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变,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,相反还背上了一个额外的负担。

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。

那么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?

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,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,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,但和清他没有合作的基础,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,以前没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,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。

而明朝却没有能力再向北扩张。

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,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还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,既然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。

这是他唯一的选择。

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,明确双方之间关系,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,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,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,说到底一个横行天下十几年,从一个流寇席卷半个国家,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个莽夫,更不可能是个不懂政治的傻子,他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,否则他早变死人堆里一员了。

而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。

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。

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,但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,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,说赤地千里也不为过,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说道旱蝗的重灾区,后者还被黄河淹了,至于山东历来贫瘠,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,对崇祯来说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过气的负担。

他这些年为了维持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。

而抛弃之后他却可以回到富饶的南方,再也不用为那些饥荒瘟疫,还有无处不在的造反者焦头烂额了,他可以到江南富庶的土地上,彻底甩开这些烂事舒舒服服得享受几天好日子。如果直接割让,他还担心一个面子问题,毕竟他这个人还是很看重面子的,但李自成称臣就不用担心面子了,这是崇祯封的,这不是李自成抢的,尤其还是这种大庭广众下的称臣。

虽然本质一样,但这个说出去好听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