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页

刘公喝着茶淡然说道。

其实他纯属勒索,虽然米价有所上涨,但也只是涨到八钱,当然,他做这种抄家灭门的生意,不赚个一倍以上的差价那就没天理了。

曹三喜最终带着忧伤离开,紧接着在外面码头登上一艘渔船,又掏了大笔佣金让这艘渔船送他出海,第二天到达了达山岛。又过了一天,几艘大型海船出现在海平面,这些船靠岸后抬下一箱箱白银,当天晚上,运输粮食的小船开始陆续到达。这些小船到达一艘就迅速将船上粮食转到大船上,然后他把这一船的粮款支付。就这样忙碌了整整一夜后五千石粮食全部装船,而他带来的一万两银子也花光了,他这才忧郁地看着最后一艘离开的小船,下达了起航的命令。

“东家,这么贵怎么卖啊!”

他的伙计小心翼翼地说。

“怎么卖?摄政王只要粮食,他才不管价格呢!回去卖三两一石,爱吃不吃,正是春荒时候,不吃这个就让那些官老爷们和穷鬼一样出去啃树皮挖野菜!银子可不能当吃的。”

曹三喜冷笑道。

的确,他也一样有涨价资格。

去年北方粮食产量继续下跌,寒冷气候加剧,尽管多尔衮也学李自成的办法,用高价走私的地瓜来搞新作物推广,但因为数量有限暂时还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。搜刮老百姓已经无可搜刮,向南逃亡明军控制区或者向西逃亡李自成控制区的老百姓络绎不绝,很多地方都因为饥荒而发生持续不断的造反,八旗精兵疲于奔命地镇压,结果造反的越来越多。

这都快赶上崇祯时候了。

说到底都是粮食闹得,就连八旗兵现在都很难吃饱,一些地方连八旗军叛变都出现。

多尔衮现在只要粮食。

别的他根本不管,只要能给他弄来粮食,爱卖什么价随便,不这样那些皇商也没有走私的动力,他们跑到明军控制区走私,一旦被发现只有死路一条,不让他们赚足油水,他们哪个会真心为大清办事?

“走!”

曹三喜说道。

“东家,明军水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