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1页

护国公[校对版] 木允锋 1230 字 2022-10-23

这些才是真正最重要的。

我沈家卖了崇明一半的田产,凑起足够的银子把去倭国的船队扩大了一倍,去年一年赚回的银子相当于原本所有田产的价值。那么你们为何还总是盯着那些田地呢?想想当初张献忠劫掠湖广,各地贫民蜂起响应,多少地主死于这场劫难?

我们必须明白一点,太平才是一切的基础。

没有太平一切都是虚的。

而太平的基础就是让人人都能吃饱饭,这个道理很简单,但如果我们依然把目光盯在土地上,依然要靠地租来维持家业,那终究还是会让佃户吃不饱饭的。

然后他们就会造反。

从古至今不都是这样吗?

过去我们的确没办法,毕竟除了收租也没什么真正发财的,无论桑蚕还是茶叶,说到底都是地里出,可现在不一样,开矿,做海商,开工场统统都能赚钱,而且赚得更多,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方式?我的地都卖给了崇明所的皇庄,就按照市价,那些佃户欢欢喜喜地入了皇庄,我用卖地的钱扩大海上贸易赚了更多钱,他们在皇庄过上了吃饱饭的日子,两全其美皆大欢喜。

而且我沈家还收获了太平。

此时崇明别说李自成之流,就是张角之流复生,也别想再煽动起百姓造反,那里可以用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来形容,我哪怕一个人半夜出城都不需要担心什么,更不用提心吊胆害怕哪天盗匪破门。

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没有一个太平盛世,我们再有钱又有何用?北都那些死于拷掠的哪个没钱?”

沈廷扬多少有些意气风发地说道。

很显然这两年沈家的海上贸易的确赚了不少,之前倭国其实是郑芝龙为主,但杨庆作主沈家和郑家重新瓜分了一下贸易方向。后者专营南洋的海上贸易,前者专营北洋的,准确说一个以台湾海峡以南为主,一个以北为主,但都在南洋北洋两大公司互相交叉持股,小的海商要么参股北洋要么参股南洋,否则就是走私。作为海运的既得利益者,他对忠勇侯那是无比支持,为了凑造船的股本,甚至卖了沈家一半的田产。

但获得的是丰厚回报。

“湖广如何能与崇明比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