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7页

他行礼说道。

“尔父子先背叛大明,后背叛李自成,亦不过三姓家奴,还有何面目见朕!”

朱慈烺在两名倭奴控制下说道。

“先帝自弃北都,非臣父子背叛大明,至于那李自成,不过是流寇而已,臣父子虚与委蛇,正是蛰伏以待圣主,再说臣父子就算三姓家奴,陛下难道就不是任人宰割?往事不堪回首,臣觉得陛下也罢,臣等也罢,此刻不如向前看,臣等北方遗民在摄政王治下也算安享太平,倒是陛下辗转于流寇和逆臣依旧漂泊,既然如此何必固执?摄政王让臣转告陛下,他真得很有诚意,他要的已得到,入关旗人不过几十万而已,填不满一个顺天府,北直隶已经足够,不可能奢望更多。以后陛下主南,他主北,如南北朝般留河南之地为分隔,则长久之太平可保,宋金不也保了百年太平?

陛下不肯结盟,难道还有别人可以帮您?

谁都知道杨庆势大。

谁都知道自己无法与之相抗。

李自成也罢,张献忠也罢,桂王也罢统统都清楚这点,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希望,但他们同样也不会做第一个动手的傻子,所有人都在等第一个动手的傻子。

没有这样的人都宁可不动。

现在摄政王主动提出,由他来做这个傻子,而向陛下要的,仅仅是一份书面保证,这样的好事陛下居然拒绝,臣都觉得疑惑啊!陛下,您是不是有些过于迂腐了?您签上个名字就能得到一个盛世啊!您签上一个名字就能夺回原本属于您的一切啊!这样的好事您都拒绝?”

刘楗说道。

“朕终不能令太祖蒙羞!”

朱慈烺愤然说道。

“那臣就无话可说了!”

刘楗后退一步。

毛奇龄紧接着从地上爬起来,然后直接走到朱慈烺身旁,从桌子上拿起毛笔塞进他手中,朱慈烺对着他怒目而视。毛奇龄毫不客气地拔出旁边倭奴腰上的短刀,然后直接架到了朱慈烺脖子上,后者悲愤地看了他一眼紧接着开始写自己名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