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7页

他们的确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。

但是……

绝大多数士兵都没打过仗。

明军普通士兵属于义务兵,只不过服役期是五年,五年后看情况转为雇佣制,这时候不少当初黄河大战时候的老兵都已经退役,没有过战斗经验的新兵比例不小。

尽管军官都是上过战场的,但真要说作战经验也很有限。

毕竟他们也多年没打仗,从崇祯十八年黄河大战开始,到现在六年多里仅仅在山东打了一场纯粹局部的小规模战争。那次总共在战场上投入了三个半军,进行的时间也很短暂,对军队的锻炼有限,只能说保证了战斗力不会下滑而已。

但要说和欧洲那些三十年战争打出来的老兵比要差得多。

现在有这场大战就足够了。

从天津到山东再到河南,漫长战线上已经有七个军投入战场,这还不算和李过演戏的,可以说除了不能动的,能投入的大部分都投入了。山东战场三个军围攻东昌,河南战场两个军防守一个军外围进攻,加上淮北的两个军和西边的两个军,明军总共已经有十一个军在战场上。接下来还得有一个军北调,还有两个军投入对多铎的反攻,黄蜚的大军还得进关中接收地盘,总之这场大战规模空前,投入兵力空前,这场大战打完明军就基本上天下无敌了。

至于死伤没什么大不了。

到了杨庆这种级别,对于伤亡数字早就只是数字了,而大明的预备役体系早就建立,死伤几万人不过几万份征兵令而已。

几百万青壮年在等着呢!

他们甚至期待着参军上战场然后杀出个出人头地,杀出个万里觅封侯。

杨庆紧接着卸下他那套装逼的重甲独自登岸,穿了一身便装骑马穿过咸水沽的沼泽区直奔静海。

静海一带还算正常。

毕竟谁都知道这里并不是战略要地,无论李自成还是杨庆,都不可能向这里进攻,那些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还能暂时维持秩序。不过混乱也已经有了,尤其是那些旗人庄子,已经开始遭到抢掠,毕竟这时候留在庄子里的都是老弱妇孺,那些豪强和水匪不趁机抢一波就见鬼了。

反正谁都知道,无论李自成还是杨庆来了都不会为他们主持公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