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页

法海看着那僧人,觉得这形象有些眼熟,但看对方的脸颊似乎有些不对,思索了一阵子,皱眉道:“你是……道济和尚?”

道济将鸡腿揣在怀里,拿起衣袖擦了擦嘴,一手立在身前,一手摇着扇子,道:“贫僧杨岐派道济,见过法海禅师。”

法海眉头皱的更紧,因为他在道济开口的时候,闻到了一股酒香。

这酒香清冷,带着一股让人心醉的味道,可法海嗅到后,面色却非常冰冷,盯着道济,冷声道:“贫僧早就听闻杨岐派出了一个狂僧、疯僧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公然违反五戒,饮酒作乐,也不知道杨岐派的几位前辈是怎么想的,竟然没将你逐出山门。”

道济闻言也不生气,只是拿起鸡腿,再次啃了起来,三下五除二,大半个鸡腿入肚,吃的是满脸油光,不时,他还砸吧了一下嘴巴,从腰间取下一个葫芦,抿了口酒水。

法海看的眉毛微跳,就在他忍无可忍的时候,道济开口:“禅师这就是心有偏见了。要我说啊,佛祖留下诗一首,我人修心他修口。他人修口不修心,唯我修心不修口。”

话语间,道济还在那里随着轻舟前行,摇头晃脑,好不惬意。

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坐?”法海为人虽然有些傲气,但其本身佛法也非常精通,一听就知道道济的意思,他略微思索了一下,挑眉道:“你的想法虽好,却需极高的佛性禅心,方可维持。”

说到这里,法海又是看了一眼道济手中的鸡腿,借着刚才思索的时间,他倒也看出了道济手中鸡腿上毫无怨气残留,乃五净肉之属。

所谓五净肉,即不见杀肉,指不是自己动手,也不是看着他人动手宰杀的肉类;不闻杀声,不是自己所杀,也不让他人宰杀,没有听到他人宰杀时,众生哭叫之声的肉类;不为我杀,不是他人为了自己而杀害众生得到的肉类;自死,自然老死,病死的肉类;鸟残,鸟兽争斗,互相吞噬之后的残余肉类。

合乎这五种情况的肉类,或者其他一切不沾染怨气,没有剥夺他人生命,对其他众生造成痛苦的肉类,在佛门之中,都被称呼为五净肉。

《楞严经》中有言:“我令比丘,食五净肉。此肉皆我,神力化生,本无命根……假名为肉,汝得其味。”

这本是佛道修士,为了一些要茹素者,因一时办不到而开设的方便法门,是为了减少后人犯重之嫌,特立所为。

但这种说法类似于潜规则,因此道济吞食这等肉类,只能说是影响不好,而不能说他因为吃肉犯戒多严重。

明白这一点的法海,指出道济的问题:“你这肉,虽属五净,但凡夫俗子并不能明白其中关键,若有人冒然模仿你的行为,只会坠入魔道。如此行事,实在是有失我等教化众生之念。”

道济笑道:“已经有禅师和诸位大德做那宝相庄严之态,于前指引众生,贫僧只是一俗人,便取个巧,借此点化顽愚,有何不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