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7页

汉乡[校对版] 孑与2 1000 字 2022-10-23

“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,简单啊,陛下没必要这么折腾勋贵吧?”

“简单?”

“非常简单,我那些出身寒门的师兄们早就想出来过百十种出头的法子,哪一种用起来都能得心应手。”

“你先说两种!免得让我以为你是在胡说八道。”

“想要选有才能的,那就用《九品官人法》,如果陛下觉得《九品官人法》不足以显示国朝气魄,那就可以施行《科举》了,如果陛下还是不满意,陛下就可以满天下的盖学校,自己培养喜欢的人才,要勋贵有勋贵,要才能有才能,要寒门小子一定保证他家赤贫如洗……”

第八章 有花折时堪需折

云琅以为长平一定比较喜欢三国陈群设定的《九品官人法》,毕竟,这个方法产生的时间距离大汉最近,社会阶层相似度也是最高的。

没想到长平最感兴趣的却是后世的那种学校培养人才的法子。

她甚至连专门的工科学校的分类方法都想好了,觉得当官的就该去专门的学习怎么当官的学校,干活的就该去学习怎么干活的那种学校……

不论是《九品官人法》还是《科举法》都被她嗤之以鼻!

开始的时候云琅还以为长平是一个高明的政治激进分子,等长平说清楚了才发现后世用各种学校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法子,反而是这个时代的主流。

或者说自从孔夫子有教无类之后,国朝的人对学校的看法就有明确的目的。

后来的稷下学宫也是如此,后来的百家争鸣也是如此,只是他们习惯了辩论,不习惯身体力行。

“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锺粟;

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;

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