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五章 监督制约,揣摩圣意

“微臣叩谢天恩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毛文龙大礼拜下,恭接圣旨。由左都督、总兵,再得赠太傅兼太子太保,已经是除了封爵之外的最高荣誉了。

而皇帝一并封赏,并赐服赐剑,已是为封爵铺平了道路。

至于说到平辽之功,熊廷弼应该是最大的,毛文龙次之。现在,熊廷弼的封赏并没颁发,独独给了毛文龙,皇帝的深意不得不令人揣摩。

所以,毛文龙的心情是喜中带忧,也深知此次入京述职关系重大。若是皇帝不满意,镇守辽东的主帅便不是他了。

要让皇帝满意,就要揣摩皇帝的心思,也就是所谓的“上意”。

毛文龙不是鲁莽武夫,从东江开镇,再到现在平辽成功,从方方面面也能多少琢磨出点门道儿来。

皇帝不设文官监军,也不用宦官,但用的是锦衣卫,把住的是军队的粮饷和军法。对主将的指挥,却少加干涉。

从这方面来看,皇帝是极聪明,极有想法和魄力的。毕竟,这是既能保证主将不贪污军饷,又杜绝了文官和宦官瞎指挥的弊端的好办法。

而密奏制度的建立,则是控制臣僚的又一创造性的手段。毛文龙也有这个权利,可依然要谨慎小心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
提高武人地位,保证粮饷充足,提供武器装备。皇帝能做到这些,并不惜污名地惩治贪官权贵劣绅以筹集资金。可见其是个不能糊弄的圣上,精明睿智得令人凛惧钦佩。

对于胸怀坦荡、奉公守法的官吏来说,一个英明的万岁,是福音,而不是祸根。你干好自己的工作,别的不用过多考虑,岂不轻松自在?

毛文龙是早就看到了这一点,自觉谨慎小心无差错,对于入京述职虽有些忐忑,却也不是忧惧难解。

“恭喜大帅,贺喜大帅。”接旨完毕,众将齐齐上前祝贺,声音洪亮,神情振奋。

对于他们,朝廷也会论功行赏,皇帝赏罚分明,从不拖欠,这几年来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