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论

虽然辽东平定了,但大明军队的武器装备还在增强。

有些是不太必要的,比如火炮,别说建奴和蒙古诸部,在世界上恐怕也能排上第一号。

还有这个防风护目镜,在寒风凛冽的时候很有作用。但没它,明军一样拥有强大的战力。

可皇帝不满意,既然能造出来,就别为了省钱而不装备部队。保家卫国、浴血疆场,军人的付出,就应该得到尊重和回报。

道理也是相同的,建奴虽然已经构不成威胁,皇帝也不会容忍大明的积弊存在,而停下改革振作的脚步。

大明还远远不是皇帝心中所想的样子,重金打造的军队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陆军、水师,都是一样,没有成为开疆拓土的利剑,没有为亿兆子民争取足够的生存空间。

大明帝国虽然地大物博,幅员辽阔,但人口不断增长,土地数量却停滞不前。所谓“生之者寡,食之者众”,其实在古代也并不是杞人之忧。

一次人口大普查是必要的,连国家有多少人口都不清楚,也就制定不出科学的发展策略。

在皇帝的估算下,大明现在的人口至少有一亿五,这还是不太准确的平均数。最多的话,超过两亿也是有可能的。

按照当时的耕地数量和种植水平,以及亩产量,要使这近两亿人吃饱饭,已经有些吃力了。

何况,还有即将到来的大灾害,粮荒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。

当然,土豆、玉米、黑麦、番薯等作物的提前推广种植,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。

但人口的增长率在承平年代,基本上保持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,甚至在百分之十以上。

现在,应该没有了明末的战乱,大灾害也有了渡过的措施,皇帝还在卫生疫病的防治上进行提高。所以,人口不会大幅度下降,反倒会大量增长。

只不过,这个人口增长的速度——是不是有些骇人听闻哪?

皇帝拍了拍书案上的《农政全书》,疑惑地问道:“徐卿,这书上所写‘生人之率,大抵三十年而增加一倍,自非有大兵革,则不得减’,可准确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