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页

诏书制定,文官苏威、虞世基、裴蕴等无人敢反驳,都称赞陛下英明。

有武将提出,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,这样要求,恐会贻误战机,却被隋炀帝喝斥了一番,不懂圣心之意。

罗昭云轻轻一叹,没有说什么,他觉得此时的杨广已经入魔,极其自大,根本听不见人劝。

“咚咚咚!”

战鼓雷动,如一阵阵响雷奏起,号角争鸣,低沉地划破天际。

辽水的对岸,就是高句丽的底盘了,对面有巍峨的辽东城!

在河滩上,高句丽早已建造了土堡石墙,壕沟倒刺,密密麻麻的木栅栏杆阻挡,在土堡的城头,站着无数的高句丽人,身穿皮甲,也有铁甲,并不完全整齐,这里面有靺鞨、契丹等部落的猎人、渔民临时组成的队伍。

高句丽是一个复杂的番邦,里面有不少关外少数民族,还有朝鲜半岛的人,从五胡乱华时期逃亡关外的汉人,北齐的一些亡民等等,组合在一起,战斗力强悍,既有擅长游骑的牧人,也有关内迁民过来、懂得守城的汉人,它远比吐谷浑更加复杂。

锵锵锵!

兵甲摩擦,脚步律动,铿锵作响,杀气凛然散发。

大隋的五路大军成为今日渡河之战的主力,从辽水上游到下游,绵延十里,准备今日渡河之战。

对岸也有不少高句丽士兵,占据山崖密林,还有土堡准备应对隋军的渡河。

“隋风!”“隋风!”“隋风!”

大隋将士们高呼着,气势在不断凝聚,随着口号,用这长矛、长枪、马槊撞击着地面,沉稳厚重,杀气腾腾。

于仲文、赵才、麦铁杖、薛世雄、张瑾,是负责今日渡河战得五路军统帅,都是金盔铁铠,一身重甲,伫立在战车上,注视前方,手中拿着令旗,随时指挥战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