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页

与此同时,国内的一些世家开始招兵买马,杨玄感、李密,西北薛举,江陵萧铣,楚地林士弘,江左陈兴业等,都在蠢蠢欲动了。

罗昭云暂时不想参与进来,他是隋将,暂时还没有反心,之前的储备,也是未雨绸缪,担心日后真的大乱,自己和罗家也有本钱自保,其次才是争夺天下,否则,以罗艺的枭雄脾气,如何肯屈尊投靠其它义军首领。

“增加斥候队,游哨、暗哨,监视沿途险峻之地,是否有高句丽兵埋伏。”罗昭云心中有数,有条不紊。

并且他隐隐猜到了高句丽的谋计,是要一步步拖垮隋军,延误战机,再过一个月,鸭绿江一带就要下雪了,到时候,只能退军。

罗昭云纷纷后勤部,开始收购足够的棉衣,并且开始小规模粮草押运,并不兴师动众,不让高句丽军发觉,积少成多,给最后撤退的隋军,一些保护,减少冻死、饿死的军队,也是一种大功德。

史书记载,隋军每一次进攻高句丽,百万雄狮,最后不足几万人逃回来,其实,后世考究,并非那一百多万人都死在了辽东战场,战死者其实只有五分之一,还有五分之一,都是溺死、饿死、冻死的,还有五分之三,都是逃散了,没有再回军中,厌恶了打仗,往往钻入山林峻岭中,落草为寇了。

所以,隋末狼烟四起,各地绿林、响马盗纷纷变成义军,多如牛毛,其实这里面,就有不少是当年征伐高句丽,失败撤军中,逃散或是故意逃跑的士兵,涌向不少山头、偏僻山林去了。

真正战死的人,远没有历史记载的那么夸张,好像一百多万士兵都阵亡了一样。

又是半个月过去,罗昭云经历了大大小小数丈,成功护送了几段路的粮草,确保前线大营食用充足。

这一日,鸭绿江的防线终于告破,但是隋军大营,密密麻麻躺满了伤员,缺胳膊断腿的不在少数,因为没有消炎药、特效药等,许多人熬不过去,高烧、风寒、感染等疾病,夺走了不少将士的性命。

“天气越来越冷了。”杨义臣看到罗昭云,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担心。

二人曾经共事过几次,关系不错,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。

罗昭云问:“杨将军,现在战事可顺利吗?”

一身铠甲的杨义臣,脸上带着几分疲倦之色,站在大营前,望着远方的山峦叹道:“我军虽然节节胜利,但是代价太大,眼看天气快接近十月了,这里塞外苦寒之地,咱们的隋军将士,染了风寒很多,快要坚持不住了,数十万大军,也抵挡不住天灾人祸啊。”

“陛下的意图,究竟是要灭了高句丽,还是逼其称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