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页

青霜眼眸瞪着罗昭云,水灵闪亮,月光泻下来,照在她的侧脸上,晶莹如雪,几绺秀发轻轻垂在颊上,有些零散微乱,但结合那清美的容貌,却显得比平时的清冷,多出几分柔媚的味道。

“噗嗤!”青霜忽然笑了一声,大概是觉得自己做饭有人喜欢吃,或是对方的表情有些怪异,瞪了片刻后,忍不住笑了一声,笑完后,又板起脸道:“早饭你负责,听到没?”

“知道了。”罗昭云答了一句,心下想:你不就想多睡一会懒觉嘛。

顾青霜站起了身子,盈盈走向了屋子,很快,屋内点了油灯,橘黄如豆,光线将她窈窕修长的身影影映在窗棂上,疏影浮动,玲珑浮凸。

“上得房梁,下得厨房,出行必带的贤内助啊!”罗昭云微微一笑,若是能说服她加入自己的阵营,对自己筹谋的许多事,也许能有很大的帮助。

第0422章 义军遍地

“长白山前知世郎,纯著红罗锦背裆。长矟侵天半,轮刀耀日光。上山吃獐鹿,下山吃牛羊。忽闻官军至,提刀向前荡。譬如辽东死,斩头何所伤!”

这一首《无向辽东浪死歌》出自齐郡邹平人王薄所著,大业七年,由于山东劳役繁重,到处灾荒,使齐鲁百姓苦不堪言,王薄与同郡人孟让,在邹平与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农民,举起了反隋的义旗。

次年,杨广征兵百万讨伐高句丽,王薄趁机做此诗文,召集群众拒绝出征高句丽,不要战死辽东,带有明显的反徭役、反暴政性质,附近百姓避役者争相归附。一年多的时间,义军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,成为目前最大的义军之一。

在齐鲁长白山起义风潮带动下,各地义军也如雨后春笋一般,层出不穷,趁着朝廷调动大批军力远征辽东,无暇内顾的时候,发展壮大,杀入周围郡县,开仓放粮,召集百姓,发放武器,瞬间拉起武装队伍。

眼下正是大业九年的七月天,义军发展如火如荼,渐渐有了星星之火的燎原势头,最大的几支有河北高鸡泊窦建德、孙安祖,瓦岗山翟让,历阳杜伏威、辅公拓,鄃县张金称、渤海高士达、余杭刘元进等几十路人马,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,江淮一带。

这些义军队伍的首领,往往都是一方豪强,有绿林背景,勇武任侠,不是安分的主,被官府压榨到一定程度,自然官逼民反,敢于挑头干大事。

杨玄感起兵时,曾派人给这些义军队伍送书信,要求相互配合,响应他的反叛朝廷的大事,可是,这些所谓的义军首领反应平平,其中原因比较复杂。

首先,出身和门第差距巨大,这些义军首领都是寒门,多为一方匪盗头子,虽然也有人在地方担任过小吏,但级别很低,对朝廷没有什么从属感和忠君感,反而带着黑道绿林的性质,对杨玄感这种上柱国身份的朝廷大官,本身就有些抗拒,觉得朝廷贵族都是一丘之貉,并不积极祝他。

其次,这些义军首领信不过杨玄感,谁也不知道你起兵反隋的真假,都担心万一他成功了,掉过头收拾这些起义队伍,所以,不想掺和进来,让他们门阀势力跟皇族之间争斗,他们跟杨玄感的利益和立场都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