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7页

“早听闻过东都杜如晦的才名,上一次相见,还是多年前猜灯会上,没有来得及交流,数年过去,你的才名逐渐远播,若能加入军中历练,出谋划策,日后必成为国之栋梁。”罗昭云夸赞。

杜如晦听完有些汗颜,心想自己只不过小有名气,跟眼前罗成比起来,文才武略都逊色太多,如此评价,也看得起他了。

“国公过奖了,如晦何德何能,担当如此高赞?”

罗昭云正容道:“你若能加入军中,用不了多久,当个司马不成问题,先从参军文吏做起,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华。”

“一定尽心尽力,不辜负国公抬爱与厚望。”杜如晦有些激动,他的祖上都是周朝高官,隋代周朝后,祖父杜果在隋文帝期间曾担任过工部尚书、义兴公,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,却因病早退,家道中落。杜如晦自太学院读完书后,一直没有得到入仕机会,暂时在学院里担任祭酒,讲讲诗赋课而已,无法展开自身的抱负。

如今有了这等捷径,可以被破格录用,还有机会学习许多行军知识,都是他需要的,被国公如此器重,自然有一种千里马遇伯乐的感觉。

第0516章 佳人有约

罗昭云送走了杜如晦后,心中有些高兴,这一次回洛阳广撒网,笼络到好几位青年俊杰,除了将门虎子,还有精通文谋的饱学之士,甚至像杜如晦这种,历史上可是李世民的贴身军师之一。

现在算起来,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,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李靖、侯君集等人,自己都有了实质的交情,秦琼、程知节二人,也算关系不错,撬一些李唐的脚跟儿,日后会减少对抗的难度。

不过,更多的人大多各投其主,如魏征、徐世绩等人,也有一些人不会被他轻易拉拢,因为他们跟李阀的关系,比跟他深得多,如刘弘基、李孝恭、刘文静等。

当然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只是相对于李世民而言,它并不代表聚集了隋唐的最优秀人杰,只能算隋唐众多名将文谋的几分之一而已。

且不说杜伏威、窦建德、李密身边就占有部分厉害武将、谋士,光李渊、李建成身边也有一些才俊,只不过最后没有站在李世民这边,所以不是被抹杀掉,就是不得重用,在唐历中没有留下什么大名气。

杜如晦刚走不久,虞世南又来了,手中还带着一张请柬。

“虞兄,请入座。”罗昭云站起来,对他在学院给自己做广告,推荐学生和士子,还是很感谢的。

“国公,你这样称呼我,真是不敢当啊。”虞世南非常有才华,免不了持才傲物一点,但是一个国公跟他称兄道弟,还是感觉到有些心虚,只要尊敬他、重视他,文人其实心中就挺自豪了,毕竟这个时代的等级观念还是很强的。

“在外面,我们有爵位之别,在院子内,咱们也算老朋友了,兄弟相称也没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