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2页

李渊召集文臣武将商讨进军与退兵之事,最后,赞同退兵者占了七成,即便李世民、刘弘基等人力劝,还是没有改变李渊的主意。

这一次,李建成也没有跟二弟站在一条阵线,而是支持其父唐公的决策,暂时回返晋阳,力保大本营不丢,抵抗住刘武周和突厥的进攻。二来,也是因为进军路线受阻,天降大雨半个多月,粮草亏空,再不走就来不及了。

李世民心有不甘,他一心想着干大事,机会已来临,他很清楚占据大兴城对李家的好处,可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,没有几个人赞同他的冒进,相反,七成的人都站在李渊、李建成的意见上,认为二公子还嫩,不足采信。

会议结束后,李世民别提多郁闷了,只是他年纪尚未弱冠,带军打仗经验太少,平时又不爱读书、翻阅典籍等,一些谋臣贤者,都觉得李二又小聪明,但是不扎实,易变动,过于冒进。

“这些人,真是鼠目寸光,为什么看不到一鼓作气抢先攻入大兴城的好处呢?迟则生变啊!”

李世民回到自己的营帐内发着牢骚,刘弘基、唐俭、段志玄等人劝慰着李家二公子。

“出师未捷,忽然撤军北返,对士气影响太大,让关陇贵族、中原豪杰如何看待咱们。”

“殿下慎言,当心隔墙有耳。”有谋士提醒。

“目前唐公意见已下,任何人都劝不进去了。”

李世民神色焦急,轻叹:“难道我李阀真的没有此气运吗?”

就在这时,有侍卫进来禀告,一位白衣女子,来到答应外,要见李世民二公子。

“白衣女子,这是谁?难道是补天阁的传人?”李二心中有些拿不准。

“快快有请!”李世民交代下去,派人出账迎接。

很快,叶珺瑶头戴斗笠,挂着薄纱,一袭白衣,如嫡尘仙子一般出众脱俗。

李世民站在房内踱步,等待门帘被拉开,补天阁传人出现,他才缓过神,热情打招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