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 乐毅之悲

这事我已经向解释过了,我已经解释过了,但···大王显然心中还有怀疑。”

说着,乐毅目光微湿:“不,其实是大王从一开始就没有彻底相信我啊。”

接着,乐毅又叹道:“还有,淳于城无法攻克的事情,我水灌淳于之后,的确是有很大机会能攻克淳于的。

可是,难道我想要的,燕国想要的,难道仅仅就是攻克淳于吗?不,我们想要的乃是整个齐国,而不是区区一座淳于。

之前,我率军强攻淳于近两月,我燕军伤亡已经超过两万人,加上前军的全军覆没,我军已经在淳于城下战损超四万人。而济西秦周两场大战加起来,我燕军的伤亡都没超过两千人。

如此大的伤亡,几乎已经达到燕国的承受极限了。如果我不惜一切代价,攻克淳于,这的确可以用燕国勇士的生命成就我乐毅的名声,但这样的代价不是燕国可以承受的。

而且,围攻淳于两月,齐国即墨、莒城、南城等地的齐人已经组织起来了,就算我攻克淳于,那么我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燕军,也已经无法即墨这样的大城坚城。

甚至,等各地的齐军集结起来,我燕军就只有退兵回国这一条路可走。

劳师动众,伤亡惨重,结果却只是成就我乐毅以及大王的贤名,而与国无益,甚至还拖累整个燕国,这难道是大王你想要得,这难道就是我乐毅用来报答大王知遇之恩的方法吗?

不,不是!”

乐毅愈加悲愤的道: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,但胜而不能得地,这种不入流的将领做的事,不是我乐毅报答大王的方式。战而胜之,胜而得地,但得地却不能守,这种三流将领做的事,也不是乐毅报答大王的方式。战胜而得地,得地而守之,但却倾尽国力,元气大伤,拖累国家数十年,这是二流将领做的事,也不是我乐毅报答大王的方式。

我之所欲也,乃是尽可能保住燕军的元气,用尽可能少的代价占据齐国,得到齐国并还有足够的实力震慑赵魏楚三国,这才是我报答我大王知遇之恩的方式。

但,大王就因为我没有强取淳于,就怀疑我的用心。”

说着,乐毅止不住的叹息道:“君臣相交十余年,其实大王始终没有了解真正过我,而我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大王。

我本以为大王是燕国的文王,而我将成为燕国的太公,但···其实大王不仅做不了文王,甚至连武王都做不了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