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九十五章 欲开民智

这不禁是官学的进步,更是各国私学的蓬勃发展。

其中又以齐楚魏三国为最,而齐国的稷下学宫,更是其中做的最好的,各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。

不过,虽然齐国教授各种学问的都有,但是,在启蒙教育上,齐国还是遵循着数百年前的传统,大部分以都以西周史官编写的《史籀篇》为范本。

而《史籀篇》是五百多年的史官编写的,论述上古以及夏商甚至周代早期的历史,其文对于初学者而言较为深奥,其字更是复杂。

想着,田冀问道:“荀卿,诸子秦人识字,所用何篇。”

荀子应道:“回大王,是《史籀篇》,还有一些《诗》,是齐国的诗,只是秦人对齐诗有些抵触。”

“太复杂了。”田冀摇头道:“《史籀篇》悠远深奥,不适合初学,我齐诗倒是有不少篇章朗朗上口,但秦人不喜,而我们也不能教秦人《无衣》等秦诗。

所以,寡人打算亲自编写一篇用于启蒙的篇章,以让百姓快速入门。”

众人一听齐王准备亲自编写启蒙篇章,不禁全都一愣,然后露出迟疑的目光。

《史籀篇》还是《诗经》,哪一个不是积淀了数百年的巨作,一篇上好的启蒙佳作,岂能是想编写就编写出来的。

想着,众人悄悄看向齐王,虽然没人相信,但也没人说话。

此时,站在荀子身侧邹奭开口道:“大王,臣有一个疑问,还请大王解惑。”

田冀闻言,看了邹奭一眼,认得这个有过数面之缘的稷下先生。

“邹子有何疑问,尽管到来!”

“大王!”邹奭疑惑的道:“大王教秦人诗书的目的,臣心中是理解的。但是,大王为何一定要让秦人识字呢?

臣以为,大王之所以交道秦人,这是想要让秦人开阔眼界,明白道理。而臣以为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也并非需要秦人全部识字的,其实只需要数个学宫诸子,选择一些篇章故事,甚至是让学宫中的家编写一些故事,然后用这些故事来向秦人说明天地的道路。

臣以为,这样也能达到大王改造秦人的目的,可是大王为何非要让秦人识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