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页

郑教授为人严肃刻板,授课十分认真,一丝不苟,有着那个年代老师的古板严谨特征。

他上课喜欢提问,时不时,就会点名让同学回答。对于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,郑教授会认真地将他名字记在本子上,下节课,继续提问。

如果连续三四次问题都回答错误,则恭喜那位同学,获得了下学期重修这门课程的直通车大奖。

就这么一个文学巨匠,也不知道怎么的,就看文运不对眼,跟文运较上劲了。

文运第一次上课,就幸运地被郑国民教授钦点,回答问题。

当时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,“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”。

这个问题比较简单,文运回答得也有条理,先后解释了两者的区别意思,还举了多种例子说明。

这种标准的答案,以前定然是要受到郑教授的表扬的,然而文运答完以后,郑教授却只是皱着眉,让文运坐下,连一句夸奖都没有。

从没有上过郑教授课的众人,自然没有发现郑教授的反常。

然而,就算众人再迟钝,经过三番几次以后,也知道了郑教授有些不待见文运。

文运正式上课两周,拢共才上了8节古代汉语课,就被提问了十多次,每一节课,文运必然会被郑教授叫起来回答问题。

甚至出现了一节课提问两次的记录。

同学们询问过曾经上过郑教授课的学长学姐们后,大家这才知道了郑教授的反常。

这个文运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郑教授,正被郑教授各种揪小辫子呢。

对于文运,众人还是比较清楚的,毕竟有个高考满分状元的名头在那,还作为西京大学的新生代表,上台演讲过。

那一简短而有力的演讲,大家可是记忆犹新,估计能记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