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 剖心露迹

大靖日月 沐侯而冠 1274 字 2022-08-28

夏侯淳回首一观,人马皆疲,却炯炯有神。

唔,除了某个书生外。

只见其脸色泛白,指骨突出,全身紧绷如弓,仿若扣弦待发,俨然濒临极限。

“陈统领,今晚便在此扎营吧。”夏侯淳吩咐一声后,便不再理会,身后诸众也悄然松了口气声。

下马之后,他行走在轻软滩涂之上,环视一周,青山夹绿水,江河之中,泥沙俱下,滔滔不绝,汹涌澎湃,上游山势陡峭,水流湍急,似有蛟龙在翻江倒海。

“此水名唤笠水,也唤笠泽江,乃是大河下支,全长七十余里,最宽可达六十丈,最窄也有十丈。

对面那座俊峰名唤浑洛山,此处河面宽阔,又兼水深难测,其险几近‘飞鸟不渡,鸿羽难漂’,也就是说咱们这千来号人若无舟船水师,空难以渡江。”一道悠悠声音自身后传来。

不用问,自然是‘翁帅’在卖弄学识了。

亦步亦趋地刘文珍斜眼忒了他一眼,搞得好像就你知道似的。

夏侯淳笑道:“翁大人博学多识,无愧‘探花’之名。”

哪料这话被翁伯英视为羞辱,他额上青筋鼓起,老子不就考前放话‘一日赏尽太康妓’么,至于到现在还念念不忘?

他心中冷哼,脸上板着脸道:“太子高举宸寰,拱卫中枢,所结非朱必紫,所识之人更是博通古今、穷究天地,小臣这点微末道行殿下自然是看不上眼。”

话里话外怎么有股穷酸味,还带着丝丝阴阳怪气之意?

夏侯淳诧异地回头,旋即释然,脑中迸出这位昔日的荒唐行径,彼时世人盛传太康‘八骏’,尽皆文韬武略,得其一便可开创‘文治武功’,名垂青史。

而这位忝居其末的翁伯英更是被视为‘最被低估’之人,其威望最低,势力最浅,却也是潜力最高。

但正是因为名声不显,以至于蹉跎数载岁月,颇似郁郁不得志。

八人中目前仕途最好的乃是‘八骏之首’霍筠,其人以‘书判拔萃’科入驻吏部书令史,一路高歌猛进,三进三出之后,方才坐稳五品吏部郎中之位,掌执流铨,校试铨注,分授流外之官,亦被誉为‘最佳侍郎候选’。

其次便是‘忠心不二’关九思,自起居舍人出道,再借太子夏侯淳之助由幕后走向台前,担任侍御史,及至而今踩太子上位的‘给事中’。

八骏虽同属靖国,却相隔两朝三代,其中‘风度翩翩’宋子羽年纪最小,尚未及冠;先帝老臣吕祥最长,已过六旬,迈入暮年;霍筠最具权势,却也最为低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