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七章 首辅死了,但张江陵没死!

大靖日月 沐侯而冠 1727 字 2022-08-28

最后大靖中枢张党、萧党以及保皇党等诸多党派极其默契的摈弃不同政见,并在第一时间统合了朝廷、州郡以及边军三大势力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了整整十万大军南下御敌,随后还依次抽调了镇南军、昭义军、南康军以及西川军等诸多精锐部将劲卒,加上后勤民夫、辅兵等,共计二十万之巨的镇南军团,浩浩荡荡的南下御寇。

而统帅这二十万大军的不是别人,正是大靖廷臣第一人,张江陵!

举凡有战,必是阁臣坐镇,战将开道,胜则凯旋归国;败,则身败名裂,几十载宦海沉浮换来一杯‘御酒’。

内阁,本是太宗聚议的寝阁场所,初始由中书舍人、议郎、翰林以及国子监博士等组成的皇帝私人小团体,后渐渐趋于正规化、法理化,并由翰林院、秘书省、国子监以及六部丞郎等位卑权重的清贵仕子组成的‘皇帝智囊团’,向尚书、辅臣以及将帅等三权分立的‘朝廷中枢’转变。

这,便是大靖内阁的由来。

而作为执掌尚书省整整二十余载的大靖首辅,张江陵对内阁自然拥有绝对的掌控权。

并以内阁为核心,向六部府衙、州府郡城以及禁军边军等散开,俯揽大靖军政大权于一身。

所以,当张江陵登临大靖水师‘江渝号’战舰,杵剑而立时,南阎北上大军的嚣张气焰霎时戛然而止。

尤其是南康军、镇南军更是大靖精锐中的精锐,与云霄的‘旸陵军’、南阎的‘鬼王军’相提并论,被称为‘三国王牌’。

理论上,南阎的鬼王军可与旸陵军僵持许久,至少十天半个月。

岂料,就在双方相聚十里,战机稍纵即逝,大战一触即发。

张江陵早在出京之前,便提前调兵遣将,暗中构筑了以金商、襄邓、徐泗、剑南等四道防御战线,拢共两道防线,除了在金商、襄邓依照惯例设了都御使、防御使外,还破格提了徐泗、淮南两道为战时节度使。

国战期间,所节度区域的财税、民政、军队悉数归节度使统辖,几乎相当于‘国中之国’。

此举也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,虽说近在战时设置,战后即撤,但这是中枢给地方首次赋予如此之大的权力,几乎相当于培养出两大异姓诸侯王。

而在战后,即便是强悍如张江陵,也遭遇了御史台、都察院以及六部府衙的集体弹劾,甚至还有不少‘张党’人愤然背弃他而去,割袍断义、跪面叩谢师恩以及斩衽以划清界限等等,花样千奇百怪,但目的却出奇一致。

因为,张江陵,犯了中枢大忌!

说严重点,这极有可能让张江陵生生世世都背上‘卖主求荣’、‘背君弄权’、‘祸国殃民’的称号。

当然,张江陵赋予淮南、徐泗两道如此之大权力,自然不是没有钳制,首先第一条便是战必胜,第二条便是若败,九族皆斩!

这条类似严苛的军令,一共发了四条,却只有徐泗与淮南应下,余者二人只愿担着防御使。

没办法,动辄抄家灭族,谁敢玩啊。

除了那两个不怕死的蠢货。

最终,以十五万大军匹敌对方二十万大军,并战而胜之。

这一战,来得匆忙,也结束的迅速。

耗时大半个月。

二十天。

随后当张江陵凯旋归朝后,迎接他的则是一纸问罪书。

而当这封问罪书抵达张江陵时,他已在洛水河畔。

眺望了一番东都神洛后,张江陵相继打发昭义军、南康军等率师回归驻地。

申饬了一番洛邑令方储调粮不力,并因延误战机而抽了东都留守孔元恢几鞭子后,张江陵方才意兴阑珊的过潼关、入关中。

三日后,廷议表彰立功战士。

开始不痛不痒的告诫了一番徐泗、淮南两道防御使,并撤销其‘节度’称号后,便开始‘清算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