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倒霉孩子熊文灿

秦赵长平之战僵持数年之久,白起才取得胜利,并且采用的还是围困的战术,围的赵军粮草断绝才战败。

有此可知,秦军的人数绝对不会少于赵军,甚至是更多!

这双方加起来,动员了最起码一百万的男丁!

而双方总人口加起来有一千万吗?真不一定有。

就算是算成一千万,这也是十丁抽一的比例,再按照青壮年男丁在总人口中的占比,这就几乎就是抽调走了至少一半的劳动力。

也就是每两个健壮男人中,就有一个要被抽调去上战场!

对于正常的生产劳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,简直不敢想象!

但是,就这,秦赵两国还能僵持数年,赵国才战败!

可想而知秦赵的动员能力有多强!

这样的动员能力,西汉时期也是存在的,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,无数良家子应者景从,动辄几十万大军,几十万匹马匹出塞。

这需要多少人做后勤?

但是到了东汉以后,却是再也没有一个朝代拥有这么强的动员能力了!

就连百丁抽一,都能被算做穷兵黩武了!

为什么?

因为国家的统治力量,下不到基层了!

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,儒家一家独大,而儒家……

说好听点那是亲亲相隐,春秋决狱,符合儒家三纲五常的核心价值观,可说不好听点就是让人情凌驾于律法!

被儒家这么一搞,地方的官员还怎么处理事务?究竟是听律法的还是怎么滴?

这么一来二去的,地方的基层权力,也就脱离了国家的掌控,被在地方有很大话语权的地主士绅阶级掌控了。

因为他们是读书人,他们是掌握知识的阶级,大字不识的老百姓对这些地主老爷的话都很相信。

接下来的一千多年,不管王朝如何更迭,不管是五胡乱华,南北朝对立,大唐盛世,五代十国,靖康之耻北宋南迁,蒙元入主中原,还是大明推翻蒙元,满清入关……

地方的权力,自始至终都牢牢的掌握在地主乡绅这一阶级手中!

这些人都统一披着一层名叫宗族的外皮!

他们用儒家道德所要求的春秋决狱,三纲五常,用宗族血亲的名义,将地方牢牢掌控!

不管是税收,还是征派徭役,还是刑名判罚,尽皆掌握在了宗族势力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