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粮食!无比重要的粮食!!

信的内容絮絮叨叨,但却看的刘易满是感怀,这信中的每一个字,都浸润着刘老爷这个老父亲对他的拳拳爱护。

在信的末尾,刘老爷提了一句,他收集了一些刘易要的番薯,马铃薯,玉蜀黍等植物的果实,并且挑选了一些品相好的,送回给了刘易。

刘易读到这里,眼睛猛然一亮,命人打开那几口箱子,果然,箱子里分别放着红薯,土豆,玉米等作物的果实。

不过和后世不同,这个时代的红薯土豆才刚刚传到中国,既没有适应中国的水土,也没有经过后世的基因改良。

果实都比较袖珍,大概只有后世成熟果实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样子。

这还是刘老爷精心挑选过后的结果。

刘易有些失望,不过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,土豆红薯玉米等作物,不光是产量大,还有耐旱,适应性,生存性强等优点。

就算是一亩的产量不及后世,但也要比这个时代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的产量要高。

能养活更多的人!

当下,刘易便叫郭亮去寻几个善于耕种的老农过来,刘易要亲自吩咐他们去做育种工作。

郭亮离开了,刘易却是激动还未消散,绕着几口箱子不断的转圈,一双眼睛一只都是亮的。

这些作物,是华夏能否撑过这次小冰河期的根本依靠啊。

这些作物生存能力强,适应干旱的气候,甚至是能够种植到草原上去,并且产量还很高。

能够在小冰河期,养活长江淮河以北的数千万民众。

只要能够将这些人组织起来,满清算个几把。

后来满清入关,入关不是因为淮河以北因为连年的天灾人祸,人口损失殆尽。

满清怎么可能那么快的占领整个北地,几乎没受到多大的阻力,然后悍然南下消灭南明?

南明凭借江南半壁还能坚持扛清二十年,如果不是人口死伤殆尽,北方怎么可能一年不到就宣告彻底沦陷?!

北方人口为什么会损失那么惨重?

归根结底还是粮食问题,如果有足够的粮食,北方人口得以保持,整个淮河以北就会变成一个烂泥潭,死死的拖住满清南下的步伐。

南明说不定就不会灭亡了!

只要南明能够将资本主义萌芽孕育成资本主义,然后凭借这个时代中国尚且领先的技术优势提前开展工业革命。

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向外扩张,后世的世界说不定就不是白人遍地,而是一片汉土了!

这些丝毫不起眼的作物,就是希望啊!

刘易眼睛亮的吓人,不过他很快就稳住了自己的心神,趁着郭亮还没回来,撕开另一封信看了起来。

第二封信是赵氏给刘易的,在信中,赵氏一直都在关心刘易的身体,有没有吃饱吃好,有没有睡好,有没有看上的女子……

信中不断的关心着刘易的生活细节。

嘱咐刘易天气转凉了记得添衣服,她还给刘易送回来了一床被褥,一件皮裘,都是赵氏亲手缝制的。

一股暖流流遍他的心头,刘易脸上绽放出微笑。

他返回书桌后,提笔沾墨给刘老爷和赵氏分别回信。

在给刘老爷的信中,刘易交代了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,包括《土地租种法案》,抵抗流寇来袭,斩杀蔺养成,击败刘国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