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一章 为人父母!

并且准备发行!

为了报纸能够广泛传播,军政府还组织了一批识字之人,负责走街串巷,深入乡镇市集的给百姓宣讲报纸内容。

现在昭武军治下并不缺识字之人。

就算是秀才举人都在筹备科举事宜,压根不会去做这么丢份的事情。

军政府想组织这么一批人出来,没什么难度。

且不说山西民间本就有的家境贫寒的穷苦书生,屡试不第的老童生,经验丰富的账房先生等识字之人。

光是军政府给军属建立的免费学校里,识字的学生就是数以十万计的。

在这上面,刘易的投入是很多的。

建学校,培养这些学生的花费,甚至是不比养军队的直接花费要少。

不过刘易并不觉得亏!

因为这建军属学校的事情,好处是多方面的。

一是能够拉拢军心,昭武军上下对刘易死心塌地,和刘易大力建设军属学校,免费给军属子弟普及教育,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。

二则是能够培养人才,提前为将来的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做好准备!

所以说,别看办学校花费很多,但刘易却是觉得很值。

军属学校里的学生们,基本上都已经扫盲完毕,多了不敢说,但只是简单的读报,肯定没有问题。

再说了,就算是不将这些学生计算其中,昭武军这里也还有为数不少的伤残退伍士卒呢。

这些伤残退伍士卒在退伍之前,大部分也都是完成了扫盲工作的。

悄然间,太原城内的街头巷尾,出现了一个个的卖报人,读报人。

那些茶馆酒楼中的说书先生们,也都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读报的节目。

虽然刚开始那些茶馆酒楼还不愿意,但面对军政府强压下来的命令,他们的意见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。

刚开始,这些茶馆酒楼还不愿意,但是随着第一天读报之后,直接客满,让这些茶馆酒楼都心甘情愿了起来。

不管是哪个时代,人们对八卦消息的好奇都是本能。

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消息获取途径是很少的,全靠口口相传,传着传着也就变了味道。

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份内容丰富有趣,包罗万象,语言文字还通俗易懂的报纸来,很多人对此都充满了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