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四章 答卷!

前明之亡,实亡于辽事!

自辽事起,国帑靡费,却缕缕丢城失地,军队胆丧而不敢战,以至于清虏屡次入寇关内……

此人提议要平辽东,首先便要严查边市,断绝关内粮草军械等被贩往关外,断绝清虏最重要的物资来源。

二则是要海陆夹攻,一方面调动大军扑击草原,隔断蒙古与清虏之间的联系,断清虏一臂。

另一方面要海路直接登陆辽东,效仿东江军之旧事,袭扰清虏后方。

待清虏疲敝,再海陆共进,直扑辽东,便可荡平辽事。

刘易微微颔首,揭开糊名一看,此人名叫宋康年,河南永城人。

刘易感觉迷惑,这名字没听过啊。

此人的前两问回答的都不怎么样,只能说是中规中矩,不算太突出,也不能算是太差。

不过,他的平辽策能放眼到海上,想到海陆夹攻,而不只是陆地。

说明他是拥有一定的海洋意识的,值得培养。

纯纯野生的人才一枚,还不是什么历史名人。

看来是被自己捡到宝了。

只是,忽然间,刘易想起来了,他好像在哪里看过,李自成的三大谋士之一,宋献策好像原名就叫宋康年,也是河南永城人。

名字籍贯都对得上,这个宋康年应该就是宋献策没错了。

刘易摸了摸下巴,将这封考卷放在了一边,开口说道。

“此人之平辽策甚得朕心。”

大汉诸内阁成员全部抬头看向了刘易这边,然后又低头继续翻阅起了卷子。

刘易也是继续翻阅考卷,忽然间,刘易脸上的表情一愣。

他又翻到了一份不错的考卷。

其在答案上,大胆的提到了财政问题,然后又引申到了税制上。

最终将大明朝灭亡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,都归结到了土地问题上。

甚至还隐晦的点出,要遏制土地兼并的观点。

刘易眼前一亮,此人的答卷真正的做到了言之有物。

这是目前为止,最让刘易感到满意的答卷。

至于说解决办法,则是十分大胆的提出了一方面要遏制土地兼并,另一方面要对外扩张,夺取土地……

其各种观点都很激进大胆,甚至是完全不符合当下的社会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