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五章捐纳!

绝对不能再多!

郑芝龙话音落下,一道道目光从刘易身上移开,看向了郑芝龙。

那眼神仿佛是在说,你特么有病啊!

你郑家有钱不在乎,我们在乎啊!

朝堂上的官员们,虽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灰色收入,家中有人是从事经商的。

但要说谁能比郑芝龙这位延平郡王有钱,那就是扯蛋了!

这位可是垄断了海贸好长时间,号称天下首富的!

但郑芝龙都开口了,大汉朝堂上的官员勋贵也只能纷纷开口,数目大小不一的进行捐纳。

刘易十分满意的颔首,对比起前明崇祯皇帝向大臣勋贵借钱的结果,自己借钱还是不错的。

光是朝堂上,他最起码就能够凑小三百万两。

剩下的银子,想想办法,民间的商贾士绅再捐纳一些,大概也就够了!

朝堂上发生的事情,第二天便见了报纸。

皇帝号召天下商贾士绅进行捐纳的消息,也被登了出来。

刚开始还是议论纷纷,只是,在一个商贾将银子送到官府,获得一个义商的牌匾之后,便像是打开了泄洪的闸门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
这些商贾不傻,主动进行捐纳,并不是为了一块官府发放的义商的牌匾,那玩意不值钱,也没人在乎。

商贾们进行捐纳,更多的还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出众!

大家都捐了,就你没捐,那可就太显眼了。

别看现在好像没什么,但要是被官府给记住了,呵呵,那以后可就刺激了。

当然,更多的还是现在大汉官府对民间的威慑力要强于前明的官府。

前明时期,江南都他娘的快无法无天了。

抗税,打死太监,骂皇帝,骂官府都是正常操作。

现在大汉定都南京,再加上大汉的顶层权贵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北方人。

所以江南这些人暂时便都抖不起来了!

毕竟,就算是想要砸钱拉关系,腐化大汉的高层,那也是需要时间的。

现在大汉对江南的统治力,甚至要比前明刚立国的安歇年还要强些。

前明刚立国时期,不少顶层都是出自南方的,和江南有那么几分香火情在。

但大汉,却是几乎都是北方人,他们杀入江南,是要和江南本地抢利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