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九章辽西走廊官道!

天黑之前差回到客栈,回来时,他们拉着好几个四轮马车的棉服。

现在四轮马车已经开始在大汉境内推广。

因为其装货量大的优点,很容易就被大汉的商人们接受。

虽然四轮马车的地形适应能力不如两轮马车,但北京城内外基本上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。

所以,城内城外用的基本上都是四轮马车。

但刘文斌他们是要往辽东去的,出关之后,地形官道如何可就不好说了,所以他们用的是两轮马车。

这几辆四轮马车是城内卖棉衣的商行的,刘文斌将自己的路引压在了商行,借来的马车拉货。

他们一行人出城之前,是要将这些四轮马车给还回去的。

第二日,刘文斌一行人早早的起身,带着人手往山海关的方向走去。

山海关关墙大开,一行人核验了检查单,迅速往关外而去。

现在已经是昭武四年的秋天,冬天的辽东太难捱,他们必须要在入冬前返回关内。

所以,一行人必须得加快行程才可以!

出了山海关,便是辽西走廊。

随着满清西迁,辽东的威胁化为乌有,辽西走廊的一系列堡寨要塞几乎被全部拆除。

并且为了辽东和关内交通便利,大汉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,将辽西走廊原来的官道,修建成了一条水泥路。

现在的刘文斌等人就走在这条水泥路上,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地面,望着平坦的官道,一行人都是震惊的。

平整的水泥路一眼望不到边,路中间还有分割线。

划分出来了专供行人行走的人行道,马车行走的车行道,奔马行走的马道。

各自有各自的路,即使是这条官道异常的繁华,也不见丝毫的拥挤。

道路两侧,每隔一段距离,就有一个休息站。

专门有人在里面开设客栈酒肆,让行人休息。

每个休息站都驻扎有数名警卫,专门负责治安工作。

刘文斌他们这一行的目的地是锦州一带。

如果他们是要去辽南的话,其实从天津港坐船更省事。

自山海关到锦州小四百里,他们每日能走四十里,路上花费了十天,一行人才抵达锦州城外。

锦州这座关宁锦防线上的要塞,现在也变成了一座商业重镇。

关内来的商人,大多数第一站都是在锦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