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四章治标与治本

“嘿呦!”

“嘿呦!”

“嘿呦!”

“……”

一声声的呼喝十分整齐,几个赤着上半身,露出精壮肌肉的汉子,几人一组,配合起来打着地基。

重石被好几根绳子相连,人一用力,就能将重石拉起悬空,然后再砸下。

如此往复,整个工地到处都是烟尘,到处都是一声声整齐的呼喊声。

民夫们用肩挑手抗,用铁锹锄头,一起修筑着象征着未来的黄河大堤!

他们知道,只要黄河大堤一成,以后就不会再有黄河水患了!

除去雇工民夫外,还有不少的奴隶和劳改营也在参与在其中。

这样的工地不只是一处,整个黄河沿岸的重要节点,那些往年最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,几乎都在热火朝天的修筑着黄河大堤。

数不清的水泥,竹条,砖石等建筑材料,被通过官道,通过水路从大汉各地向着黄河两岸汇聚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一段段的黄河大堤开始逐渐成型……

……

当下,大汉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。

零散的修建水利,修补官道,修缮各地城防且不说,光是大工程就有好几个。

比如说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建设,比如说连通各省府之间的水泥官道建设,还有连通南北的铁路建设,还有就是黄河的治河工程了。

现在大汉大动土木的规模,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罕见的。

这样的动工规模,即使是放在历朝历代的开国初期,民力也顶不住这样的消耗。

但对大汉来说,却只有财政问题,而不存在民力消耗严重的问题。

因为大汉从来都没有征过徭役,修建这些大工程,用的都是雇工和奴隶,或是劳改营。

如此一来,虽然朝廷财政支出会比征徭役,让百姓们免费干活多得多。

但却不至于消耗民力!

只要大汉财政有钱,随便修建大工程,也不会因为消耗民力而使得天下动荡。

当然,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汉实在是不缺劳动力!

明末中国的人口,登记在朝廷黄册上的,数字大概是一万万上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