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、140章 开府建制敕群臣,建立学府养人才

“阙虎听封,封你为右军都督,领衔正三品武将,掌兵两万步卒。”

“臣,阙虎,多谢侯爷。”

阙虎倒是没什么想法,侯爷对自己的家乡人好,对自己好,自己就要为侯爷拼命。

为侯爷杀人,抢地盘,抢女人,抢侯爷想要的一切!

“周正听封,封你为左军都督,同时兼任刑部尚书,领骑兵一万,在扩张一万捕快,在刑部成立捕快司,专门捉拿作奸犯科之辈。”

周正再次出列,说道:

“臣,必定为侯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”

至于其他官员,就不用朱天命自己在一一念道了。

他们的资格还不够,等各个部门把需要安排进去的官员报给吏部,吏部在报给朱天命看即可。

至于其他的部门,比如五寺,现在朱天命缺人,搭建个大概框架就行,要是太完善,指不定大宋朝廷会有什么想法。

你朱天命在自己地盘作威作福就够了,竟然还要完善各种制度,真把自己当成诸侯国了?

敕封完毕,方宽开始出列说道:

“启奏侯爷,臣有要事启奏。”

朱天命坐在侯椅上,说道:

“讲!”

“侯爷刚定永北大城,应该建立私塾学校,培养人才,以备官员不足之需。”

方宽这话虽然是想解决目前官员还有点窘迫的问题,实质上是想到了未来扩招需要很多官员的情况。

即是近忧,也是远谋。

朱天命问道:

“说出你的想法。”

方宽说道:

“臣把学府分为了三个层次,初级学府,中级学府,高级学府。”

方宽这个想法还是朱天命隐约透露给他的,但是在场的官员还不知道,朱天命只得装作不知道,问道:

“有何说法?”

一旁的其余官员也是好奇的看着方宽。

方宽说道:

“初级学府,是永北大城管辖范围之内,所有6-12的孩童都要接受教育;

在孩童12岁时候,会有一次选拔考试,到时候中级学府会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排名,选择一批排名靠前的孩子进入中级学府,接受新一批教育。”

这个时候,吉鸿云疑惑问道:

“方大人,6-12岁的孩童学什么,12岁之后的中级学府又是几年,又学什么?”

方宽早有预料,缓缓说道:

“6-12岁的孩童,前三年启蒙教育,主要是认字,简单的算术,简单的呼吸吐纳之法,引领他们步入修炼;

后三年学习诸子百家少量学说。

至于中级学府,学制是三年,学习诸子百家学说的同时,注重儒家六艺的学习。”

众人点头,儒家六艺,与百家学说,确实可以深学。

朱天命也觉得儒家六艺没啥问题,宋明两朝的儒生是被阉割的儒生,儒家六艺,最多会两三门。

汉朝的儒生有多凶猛?

文能安国,武能跨马杀敌。

不是儒家不行,而是宋朝之后的每一个朝代的儒生大多都不行。

孙超也是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,好奇问道:

“那后面的高级学府呢?”

方宽不急不慢的说道:

“高级学府分为三类,一类是继续学习诸子百家学说的学生,也就是文学府;

一类是学习各个副职的学生,此类名唤工科学府;

一类是走武官方向的学生,此类名唤军府。”

众人都是聪明人,一听就懂方宽说的什么意思。

文学府的学生大多出来当各个部门的小官吏;

工学府的学生大多出来当工部的副职专属人才,比如炼丹、炼器、制符、造船、酿酒等等。

军府就很明显了,培养军队基层官员的学府。

朱天命一开始还想建立大学,但是后来又想了想,没开国,没必要,现在这个学府勉强够用,也能培养不少人才。

不过军校是必须建立的,也就是军府的高一级学府,可以理解为大学。

朱天命开口道:

“军府,要严格控制学生人数,严查学生身世,严查学生道德水平,一旦在读书期间,有任何过错,直接开除,永不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