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西迁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64 字 7个月前

“咳咳——”

积病的身体咳嗽一声,所有人立马端坐起来。

即使已然落魄至此,但顺治当了二十来年的皇帝,威望极高,是这个小群体最佳的领导人了。

他的一声咳嗽,所有人脸上都露出关切的情绪。

顺治摆摆手:“咱们在这里已经歇息了两个月,再多的精疲力竭也圆满了,若是再继续下去,士气很难再起。”

“温柔乡,英雄冢,明军迟早知道这里,将来避免不了一场厮杀,对于大清来说,八旗不能再有任何损失了……”

“我知道你们心中都想着留下来,不想再远征,但这里不安全,不适合。”

所以人都凝神静气,听着这位皇帝的言语。

顺治对着宁完我点点头。

宁完我如今七十三,已然是胡子花白,两鬓霜起,历经三朝,可以说位高权重。

在范文程病逝后,他就成了内阁首辅。

与范文程擅长内政不同,宁完我热衷于计谋,战略布局,曾经一人去往贝加尔湖,与罗刹国交往,从而熟知其情况,为满清北迁做了准备。

多年的劳累,让他面上的皱纹松弛,但一股气势喷薄而出,谁敢不敬?

“据牧民所言,这里还有一个月左右就会下雪,要下到明年的三月,五六个月的时间。”

“所以,向西迁移事不宜迟,应当在五日后进行,离开这片土地,去往黑海,那里是金账汗国所在,比这里好,上数十倍。”

宁完我声音沙哑,但力道却也大:“当然了,若是有人想留下也没关系,毕竟这里也能将就个一两年。”

自然没有人想留下。

汤若望这时候也发言道:“黑海临近奥斯曼帝国,他们也是突厥人的后裔,其与罗刹国经常交战,可以引为助力。”

统一了思想后,整个满清小团体,再次出发。

经过这次逃难,顺治深知蒙古人势大,为强大主体,他将从贝加尔湖逃出的满八旗、汉八旗,蒙八旗,三者合一,统称为满八旗。

其兵马五万,妇孺十来万。

而在来到札萨克图汗部后,将其编为札萨克旗,得精兵两万。

携带掳掠而来的百万牛羊牲畜,这支规模约莫二十万的大部队,向着西方进发。

至于本地余下的大部分老弱病残和满地狼藉,全部都扔给了孱弱的札萨克图汗。

这位大汗欲哭无泪。

过冬的牲畜全部被祸害了,威望跌入谷底。

无可奈何下,他只能四处要求旗下大小部落进贡牛羊,以期过冬。

而这又逼迫他麾下的部落投向漠北,实力大减。

满清大军浩浩荡荡,驱赶着牛羊西进。

半个月后,他们抵达了科布多附近,这里已然是明军的地盘,属于安西省北地。

于是,在满城的惊慌之中,大军再次向北进发,这里是辉特部所在。

清军席卷残云,获得了部分的粮食补给,以及地图向导。

他们得知在往西北走,就是罗刹国地界。

故而,他们直接向西而行,对于沿路上的部落掳掠不止,终于走了快一个月时,抵达了哈萨克的大玉兹,也就是七河流域。

这里原本是准噶尔部西侵的成果,但由于根基不稳,在准噶尔等卫拉特蒙古被明军击败后,又重新归回了哈萨克汗国。

只是,此时的哈萨克汗国大乱不止。

杨吉儿汗在与准噶尔之战中身亡,整个哈萨克汗国四分五裂,三大玉兹十几个汗国,可谓是热闹的紧。

即使在巅峰时期,哈萨克汗也不过是百万众,三十万兵,如今分为十几个国家,哪里是清军的对手。

一个回合,清军就占据了七河流域安歇,成为过冬的据点。

这片肥沃的土地,也让其补充了大量的资源。

立足于此,八旗贵族们笑逐颜开。

留在此地的呼声连绵不止,就连顺治都有些恍惚。

出乎意料的是,汤若望却一直反对留下,他建言道:“陛下,哈萨克汗国有百万人,说的是突厥话,与蒙古话差异甚大,难道您又想来一次小族临大族吗?”

“东面为安西,南边为辽国,北面是罗刹国,这里并非温柔乡,而是险地,而地——”

()

1秒记住网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