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页

说及举孝廉,此事确实是这几日朝中较为重要的事情来。

本是在去岁九月就要处理好的事情,因着先皇驾崩而推迟到今年开春,可因着长孙皇后病重在床,那两月圣人也无心思召见这些被“举孝廉”的生徒,故而拖到了五月长孙皇后的身体在孙思邈的调养下渐渐好转后,这才在太子殿下的提议下重新举办。

在可乐坏了那一批等待召见的生徒们。

他们千辛万苦从各州赶来,却不得不生生在这长安多待了两月有余的时日,怎能不着急呢?

五月十日,各州所举荐的孝廉有数十人,在朝会后被圣人召见,赐座于御前等候。

彼时太子殿下坐于前头,与诸位如虞世南、魏征等的重臣一同旁观。

圣人看着这数十个有些紧张的生徒,先是安抚了一二,继而对这些接受召见的孝廉们提了一道问题:“历观往古圣帝明王,莫不得一奉天,必以黎元为本。”帝王一旦开始了垂问,这殿内皆是寂然,全都在拼命记住每一个词句,“隆邦建国,亦以政术为先。天以气变物,莫知其象;君以术化人,不显其机……不令而行,不言而信。欲尊其术,未辩其方,想望高才,以陈良策。”

这道问其实并不算难,圣人只针对如何在以百姓为本,创建国家后要如何推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技术,能使得被管理的民众可以“不令而行,不言而信”?要遵从这些治国良策,就需要先思考明了这些法子,故而发问孝廉要如何解释,如何思辨,为治国献出良策。

圣人发问后,便给了诸位孝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,甚至还能在这殿内走动。

待时辰到了后,圣人其实是有些期待的。

第一个回答的孝廉大抵已有四十多岁,他站起身来拱手作答,虽然流畅自如,可仔细听来他的话,只能总结为几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