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:美女惹的祸

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4580 字 2022-11-15

这一实际现状,直接导致杨集怀疑折扇要是推广的话,恐怕只有走在时尚前列的纨绔子弟、青楼女子、嫖客才能接受得了,但是一想到自家不差钱,折扇值不了几个钱,也懒得理会了。

他这柄折扇的扇骨由精铁打造、扇面是白缣,可谓是扇风打架两不误,只是让他有点遗憾的是扇骨太薄,不能像武侠那样藏暗器。

杨集知道贵族宴会是什么样子,一听说可以自由行动,便不去了。

萧颖虽然觉得有点不太好,可是她又不愿和油滑的贵妇独处,当她一想到乐平公主不是长辈,于是就以客随主便的理由说服了自己,然后顺理成章的‘从夫’了。

同他们一样四处转悠的人很多,都是一些想找熟人攀谈的贵公子,或是对自己身份地位犹嫌不满的中小官员、中小世家门阀子弟。

因为杨集和萧颖的目的和这些人不同,两人的表现自然也就同了,这些人是有目地的悠转,一旦遇到目标,要么是彬彬有礼的上去聊天,要么是整衣行礼,毕恭毕敬的自我介绍一番。唯有他们两口子谁也不认识,更懒得刻意结交谁,所以显得格格不入、与众不同。

认识杨集的人自然也有,心中更是恨不得上去自我介绍一番,可是他们见这家伙谁都不搭理,只顾着泡妞;担心自己坏了他泡妞兴致,落得个弄巧成拙的下场,只好强行按捺那份蠢蠢欲动之心,并不甘的默默的关注着,要是有人开了头、且杨集又不生气,再上去攀谈也不迟,只不过其他人也不傻啊,所以过了一个多时辰,愣是没有一人敢去和杨集交流,于是大家也就慢慢的死了心,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身上去了。

杨集和萧颖转了一阵,不知不觉来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,前方有架石桥连通另外一座小岛;杨集眼见气温越来越高了,萧颖的额头也现了细细密密的香汗,于是便走上石桥,准备去上面歇息歇息。

岛上有亭台楼阁,周边种有水竹,还有凋零的荷花,而岛上空地有各色菊花盛开,芬芳扑鼻,客人相对主岛少了很多,所以显得比较安静。

岛边有一条弯曲的观景长廊,人字坡顶有瓦当覆盖,以供游客避雨,长廊靠湖的一边,建了几个观景的八角重檐亭子,只是大多都坐了人,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、谈笑风生。

这些人多是一些世家子弟,有的是老朋友、有的是新认识的新朋友,其中还有一些小姑娘。

大隋王朝的世家门阀比较开明,关中大地更是饱受胡风影响,所以女眷抛头露面实属寻常。

如果有人带了女眷参加宴会,而女眷又和其他人的女眷不熟,一般都不会去主人单独开辟的女眷集中之所,而是跟着自己的亲友观赏风景,一旦和新朋友认识了、熟悉了,也会落落大方地与人攀谈;这在大隋王朝并不是失礼的行为。而萧颖和其他女眷也不熟,所以她跟着杨集来了这里,也不算什么。

这些人因为有新认识的朋友、还有女伴,便都力图在其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风度和涵养,如此一来自然只能谈论风雅之道了。而琴棋书画、诗词歌赋等风雅,最适合拿嘴巴说的自然就是诗词、文章了。

见人家聊得上劲,嗡嗡嗡的谈论无病呻吟的诗词,相互拍着马屁,两人只好继续前行,直到尽头那一座亭子,人终于少了很多。

亭子中间的圆形石桌上摆放许多酒水、瓜果和食物,旁边侍立三名婢女,她们除了为客人排忧解难之外,还有两项使命,一方面是食物要是被吃光了,可以立即向厨房通报,让人赶紧添加;另一方面是防止有人在食物中下毒、投放不干净的东西,毕竟这里不是公主府,往来的人都十分复杂,未必没有刻意搞破坏的人。

杨集顺了一个酒壶、两只杯子,和萧颖到靠湖那条围栏长凳上坐下,倒了一看,却是品质上好、殷红似血的葡萄酒。他见萧颖用洁白的手绢拭去额头汗水,便将一杯递了过去,微笑道:“娘子,喝一杯解解渴吧。”

萧颖摇头拒绝:“郎君,我不会喝酒。”

“我教你!”杨集将手中酒一饮而尽,然后向萧颖示意一下:“就这样喝,一点都不难。”

“噗嗤”

“噗嗤”

“噗嗤”

“……”

杨集此话一出,顿时惹来一片笑声,原本在谈论诗词文章的世家子女,显然是谈得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,所以纷纷闭上了嘴巴,将目光看了过来。当他们看清杨集和萧颖的相貌,无论男女,眼睛全都直了。

杨集和萧颖都习惯了这种眼神,也不以为异,萧颖白了杨集一眼,轻声道:“郎君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,却故意曲解我的意思。”

杨集也笑了,并说道:“说葡萄酒是酒是没错,其实说它是果汁也对。”

萧颖抿了抿鲜嫩的嘴唇,犹豫了一下,便接过了酒杯,轻轻地嗅了一下,向杨集说道:“有一种香甜的味道。”

杨集笑道:“你小口小口的喝,就更香甜了。”

萧颖像个好奇的小女孩一般,偷偷往旁边看了看,见其他人已经不注意他们了,这才伸出舌尖飞快地舔了一舔,味道果然比闻起来还要好,她紧张的脸色也松了下来。

她小心翼翼地抿了三分之一的酒浆,含在口中,细心的感觉酒的香甜味道,然后一口咽下,新月似的眉微微扬起来,雀跃的向杨集说道:“郎君,葡萄酒果真是挺好喝的!”

葡萄酒的味道虽然不错,但也不至让她如此高兴,她觉得味道好,其实是因为她平生第一次喝酒,而且共饮之人又是她心爱的人,所以觉得此酒格外甜蜜。

“好喝你就多喝点。”杨集看她开心,也由衷的感到高兴。

而小小一杯葡萄酒对他来说,连解渴都不够,便又倒了一杯,向萧颖示意一下,又一口干了。

萧颖有些纠结的看了看杯中还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酒浆,一副很想喝又不敢不喝的样子,轻咬芳唇道:“我怕喝醉丢人。”

“葡萄酒酒力低,很难喝醉人。”杨集又给自己倒了一杯,笑着说道:“而且葡萄酒具有美容养颜、舒筋活络、延缓衰老等等效果,只要你适当的喝几杯,那它就是对人体有益的养生之物。”

说完,又干了。

“兄台此言差矣,这世间哪有不醉人的酒,而葡萄酒哪有这么神奇?”就在萧颖纠结之际,旁边响起了一个清朗的声音,两人看去,见到一名玉树临风、容颜俊美的少年走了过来。

今天能来敢来芙蓉园贺寿的人,都有一定地位和背景,人脉也比较广,不可能一个熟悉的人都看不到,所以一两人闲坐十分稀少,同处一座凉亭的十几个少年男女,就是一帮相互认识的人,他们见杨集只带一个美得惊人的姑娘出现,不免有些好奇。

然而世家门阀子弟很少有人穿金戴银,所以单纯从衣着、气质上看不出杨集的来路,想主动打招呼吧,可人家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,便找不到说话的机会。如今听到杨集向一个明显不会喝酒的天仙丽人劝酒,以为他不安好心,但同时也有了摸底的借口。

说话这名少年名叫王仁寿,出身太原王氏,其父叫王裕、其母是李渊的姐姐。

当初魏孝文帝改革之时,排行姓族档次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,他考虑到北魏贵族内部等级混淆不清,下令定姓族,而且他定姓族档次之时,对鲜卑、汉人一视仁同,不存在高低贵贱的种族之别。孝文帝定姓族的标准有三方面:一是先世的出身;二是秦皇始以来所任官职;三是秦皇始以来被封之爵位通过比较,高者入姓、次者入族。孝文帝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判定的标准,主要是这一时期还没有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,联姻对象的选择远比大隋王朝随意。此外,这种判定标准也更利于获取汉人大族的认可,以巩固北魏在中原的统治。

在排行天下高门之时,孝文帝确定了魏晋时期颇具名望的四大家族作为北魏“四姓”。这里提到的“四姓”即是以卢敏为首的范阳卢氏、以崔宗伯为首的清河崔氏、以郑羲为首的荥阳郑氏、以王琼为首的太原王氏四姓。

孝文帝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家族为北魏“四姓”,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:第一、这四个家族的魏晋旧籍对北魏汉化具有参考意义;第二、四大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政治利益联盟;第三、鲜卑人为主的北魏政权与汉人大族交好,可以从他们手中汲取到宝贵的治国经验、治国人才,为稳定北魏政权提供成熟有效施政方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