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5章: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?

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199 字 7个月前

张氏此行,还奉丈夫之命,让她把儿媳引入年轻的卫王系女眷圈子之中。

刘方虽然远在交州,却也频频从邸报中看到杨集的名字。邸报作为古代官方的“公文”和“报纸”,每当朝廷颁布新政、人事变动,亦是出现什么大事件,都会给各地下发邸报,好让地方官员了解中枢朝堂的政治变动。

有了邸报以及亲人信件在手,刘方对中枢十分了解;通过杨广任命四大亲王为四个监察州州牧的举动,使他意识大隋皇帝对皇族十分信任和重视,尤其是对杨集的信任,已经到了“令人发指”的地步。

刘方虽然想与杨集好生聚聚,畅述一番,然而一来他身负皇命,无谕不得擅离驻地;二来是卫王系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天下,故而让张氏来张掖时,务必将儿媳引来认识王妃,以此加强年轻辈的关系,免得他们刘家被边缘化。

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,毕竟表亲如果不勤走动,关系都会淡下去;更何况是‘更新换代’极快的权利、名利场?

刘通仁的妻子名叫袁玉,袁氏身着一身浅黄衣裙,云堆翠髻、容仪秀丽,她娘家是汝南袁氏一脉,即是“四世三公”那个袁氏,此时听到婆婆这么说,便顺势接过话头,向萧颖说道:“家里老祖宗上了年岁,上个月还办了八十大寿,那天老祖宗见着太妃,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。”

“太夫人真有福气,现在刘家四世同堂,刘老将军不仅孝顺,还凭着个人军功,当上大隋卢国公;通仁将军同样因功成了京兵郎将、获爵越常县公,还有姐姐,又为太夫人添了两个重孙儿……仅是这般一说,就让人好生羡慕。”萧颖自也认得袁玉,她说到这儿,向袁玉说道。

“王妃谬赞了!”袁玉欠了欠身,盈盈一笑:“拙夫常说能有今日,一是托家公庇护,二是大王三番五次带着他立功,他说自己是个较真性子,不太适合呆在京兵大营,还是与凉州这边的将士处得自在、愉快。”

萧颖会心一笑,向她说道:“大王常说昊儿、明儿、昌儿没有什么玩伴,姐姐日后应当带着两位小公子过来走走。”

袁玉心中大喜,然而不待她表示什么,杨玄感的妻子郑氏却已截过话头:“王妃所言极是,俗话说再亲近的亲戚,若不时常走动,关系也会淡去,咱们这些军武世家理当多多走动才是。”

“夫人言之有理。”萧颖脸上不失礼貌的微笑,给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。

郑氏是荥阳郑氏嫡女,楚国公和礼部尚书的娘子,在京城贵妇圈子里,始终是高人一等的存在,向来只有他人高攀、仰望她。人站在高处久了,心态就有些下不来了。迎着萧颖、裴淑英、柳如眉“请开始你的表演”一般的目光,郑氏心中生出一股无名业气。好在知道对方比她厉害,而且又有求于人,于是只能强行压下这股火气,不太自然的笑着说道:“王妃,我此番前来,一是看望王妃和小王子,二是有事相求。”

听了郑氏的话,其他人的眉间心上尽是古怪之感:这位夫人,说话的语气、神态,有一种颐指气使的气势,可不像是求人的样子啊?而且现在人数众多,实不该拿这种事儿来说,看来,这位夫人的脑子不太好使。

郑氏以前其实很聪明、脑子也很好使,否则也进不了杨家门了,然而嫁入杨家这种庞然大物以后,不动脑子就有种种好处自己飞入门户之中。

她不动脑子已久,脑子也就变得不太好使了。

“多谢夫人了,但不知您说的事情是何事?”萧颖脸上笑意不减,心中却是一阵无语,她也就客气客气而已,这位国公夫人竟然没有把她自己当成外人了,当真是让人无话可说。

关于两家关系,萧颖早就问过婆婆、问过丈夫了;据说以前淡如止水,直到杨集打了几场胜仗以后,令杨素大为欣赏,但是他觉得杨集还差那么一点火候,便决定把生平作战经验传授给杨集。然而这位军神有这念头的时候,已近作古之年,加上他和杨集天各一方,故而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交流。不过杨集还是承下这份情义了,当杨家干出一串蠢事之时,曾经在明处暗中都点拨和帮衬过杨家,并在杨广面前以迂回的方式说过情。

杨玄感之所以还能当上礼部尚书、杨文思之所以还能当上民部尚书,杨集暗中是出了力的;然而杨家人不但还是那么蒙昧无知,还有“挟杨素恩以令杨集”的意思,当杨约犯事、惹怒杨广之时,杨玄挺和杨积善又来张掖,企图让杨集求情不说,还对杨约丢失的内史令、议事堂相位抱有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