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8章:高句丽更名记

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055 字 7个月前

“圣人,卫王已经把利弊说得一清二楚、明明白白,无论是让高元继续为国君,还是扶持高建武上位,臣都没有半点异议!”尚书左仆射苏威表态完毕,接着又说道:“不过我大隋毕竟因为高句丽折了三十多万兵马,要是能灭而不灭,继续让其保留高句丽这个名字,朝廷不仅无法向三十多万将士和他们的家属交待,而且有损朝廷颜面,起不到震慑四塞的效果。”

不得不说,苏威异常老辣,他这个“不过”非但提到现实问题、卖好了杨集,而且吻合杨广好面子的心态。

杨广闻言,饶有兴致的问道:“那么依苏公之见呢?”

苏威拱手一礼,说道:“圣人,依臣之见,高家可以保留,可高句丽这个国名却是不行,若是该国因我大隋兵锋之盛,被迫更名为高丽或高句,这比直接灭了他们更屈辱,同时更能彰显我大隋之实力、威力。毕竟我们中原自古以来,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够让一个传承近千年的国家更名,这不是前无古人又是什么?”

杨广听得频频点头,心中更是深以为然,可他还是装模作样的问道:“诸公以为如何?”

这不是什么大事,苏威又说得很有道理,而杨广的满意之色都写在脸上了,众臣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,纷纷说道:“臣末将无异议!”

杨广见状,便满意的说道:“那好,高家可以保留,而高建武好歹也是为我大隋立下大功,卫王又说此人贪生怕死,以后就由他当辽东郡公、国君好了,但是国名必须改为高丽。”

“圣人英明!”众人轰然应道。

“此事就这这么决定了!”杨广沉吟半晌,说道:“卫王的第一个建议已有朝堂之上通过,不过大都护乃是重中之重,我要的大都护不但文武双全,其人品更要是属于上上之流,我可不希望安东大都护如若当初的‘韦伯仁’一般。”

众人听得心头凛然。

韦伯仁乃是韦冲的侄子,开皇中期,杨坚任命韦冲为南宁州(云贵一带)总管,掌十五州军政大权;其侄韦仁伯为协州刺史,然韦仁伯品德败坏、道德沦丧,在职期间到处强夺他人妻女,放纵部下烧、杀、抢、奸,致南宁州百姓怨声载道,对大隋王朝离心离德。

时为昆州刺史的爨翫本就心怀二志,有了民心基础,立刻起兵反隋,这才有了史万岁远征爨翫之事,然而史万岁较之韦伯仁更不堪,虽然韦伯世被处死、史万岁被削官为民,但大隋在十五州失去的诚信和民心,至今依旧修复不了。要是安东都护府、诸郡用人不当,旧事一定上演。而杨广表面说“韦伯仁”,实际上是说包庇他的韦冲。

要不是韦冲包庇、帮着欺上瞒下,南宁州的局势也不会一步步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()

1秒记住网: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