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四章 “勤王”作战的完善

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38 字 2022-11-15

林天佑表示理解,说道:“其实,销售量最大的还是小型或中型的镜子。毕竟,试衣镜的价格,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。”

郭大靖笑了笑,说道:“中小型镜子的产量,倒是能够保证。”

林天佑犹豫了一下,小心地问道:“建虏会再来进攻金州吗?舍妹在这里,应该安全吧?”

郭大靖并没有过多的考虑,实话实说道:“隆冬时节,应该便是建虏来攻之时。尽管某有十足的信心击退建虏,但你们要担心的话,便在港口留条船。”

林天佑想了想,没有马上做出决定,只是点了点头,表示明白了。

“只不过,千万不要声张,影响民心士气。”郭大靖郑重地提醒道:“否则,以郭某和你们林家的关系,难免有人怀疑某在趁机给家人留后路。”

“郭将军放心便是。”林天佑笑了笑,说道:“郭将军既有十足信心,我们又有什么担心的呢?”

郭大靖确实有十足的信心,无论是火力、兵力,以及构筑的坚固防线,建虏即便倾巢而来,也很难啃下金州这块硬骨头。

不仅是有信心保卫金州,郭大靖还想请毛文龙把皮岛的兵也全调来,给建虏以沉重的打击,使其再生不出攻打金州的心思。

和林天佑分手之后,郭大靖回到自家商栈,看到送给毛沈氏的马车停在门口。问过伙计,知道毛沈氏应邀前来作客,便拔转马头,前去向毛文龙汇报。

来到毛府,亲兵也不通报,直接引着郭大靖,来到了书房。

敲响房门,得到毛文龙的允许后,郭大靖迈步而进,躬身施礼。

毛文龙从桌案上抬起头,摘下花镜,笑着摆了摆手,指了指椅子,示意郭大靖坐下。

桌案上摆着文件、纸笔,能看出毛文龙正在完善着“勤王”的大计划。

“大帅,末将与林家、倭人和西夷都见了面,长期供应粮食物资军火装备,已经没有问题。”郭大靖拿出清单,并没呈上去让毛文龙看,而是念了一遍。

毛文龙知道郭大靖的意思,清单嘛,既有物资的数量,肯定也有价钱。郭大靖不想显摆,也不想让他担心资金的问题。

等郭大靖念完,毛文龙长出了一口气,微笑着说道:“大靖,着实辛苦你了。这些军火装备、粮食物资,足以成为东江镇发展的动力,击败建虏的资本。”

“而且,是长期稳定的供应。”毛文龙目光柔和,既有赞赏,又有慈祥,“东江镇无忧矣,本帅亦不愁啦!”

再多的言语,再溢美的辞汇,也无法准确描述出郭大靖对于东江镇的贡献。

只是两次断粮断饷,没有击垮东江镇,甚至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,就已经是毛文龙万万想不到的结果。

何况,东江镇在武器装备上,已经毫无疑问地居于各镇明军之首,这更让毛文龙感到不可思议。

可以说,现在的东江镇缺了谁都行,包括他毛文龙。但没了郭大靖,粮草物资和军火武器都将断了来源。

火枪够犀利,可也要火药铅弹,大炮更是如此。更重要的是吃食,饿着肚子的军民,还能与建虏抗衡吗?

郭大靖躬身道:“末将估算,火枪改造约需一个月。而火炮可先布置于南关,待击退建虏后,再装备水师。”

“就依你的布置。”毛文龙捋须微笑,说道:“一个月的时间,能改造四千余枝火枪,工坊的生产制造能力,又加强了啊!”

郭大靖说道:“全仗大帅支持。现东江镇的工匠,基本都集中于大连,又招收了很多,统筹分工后,生产效率很有提高。”

生产制造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人手的数量,还有工具,以及生产工序和流程的科学化管理。

统筹分工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,足以显出它在生产中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