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一章 九州之铁难铸其错

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57 字 2022-11-15

“谋叛欺君,结奸蠹国。阴谋斩帅以践虏约,市米以资盗粮。既用束酋,阳导入犯,复散援师,明拟长驱,及戎马在效,顿兵观望,暗藏夷使,坚请入城,意欲何为?致庙社震惊,生灵涂炭,神人共忿,重辟何辞!”

在崇祯皇帝亲口列举袁崇焕种种罪状之后,才以咨询的口气征求意见:“法司如何定罪?”

皇帝已经确定了袁崇焕的大罪,大臣们哪里还敢造次,一味顿首,听凭皇上发落。

崇祯见群臣并无异议,随即宣布他的决定:“依律磔之!”

同时,钱龙锡职任辅弼,却私结边臣,互谋不举,下廷臣会议其罪。

至此,尽管余波尚待平息,可袁崇焕的逆案终于算是尘埃落地。

这是自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杀后,又一位辽东经略、督师级别的封疆大吏被朝廷问罪处死。

但袁崇焕却要比熊廷弼惨多了,所谓“磔”,民间又称之为千刀万剐,即寸寸脔割致死。

如此之重的处置,由祖大寿口中说出,众将一时沉默,竟不知说什么才好。

可以看出皇帝对于袁崇焕的入骨之恨,连带着他们辽镇,肯定也被皇帝记在了心里。

立功赎罪的机会已经没有了,况且辽镇也没那个能力,前景之黯淡,已经是昭然若揭,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。

这更坚定了祖大寿通过走私、积攒钱财的想法,作为退身之路,必须赶在朝廷动手之前做好。

在他看来,象东江军那样通过与建虏的血战,来使朝廷转变态度,根本就不现实。

就这三万来人马,中间还隔着锦州、广宁,怎么和建虏打?

况且,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,与建虏开战,恐怕死光了,也不可能获取象样的胜利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

身在金州卫城的郭大靖,也看到了朝廷的邸报,与邸报差不多时间送到的,还有京城情报站的详细报告。

袁崇焕绑赴西市处磔刑时,割肉一块,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,刽子乱扑,百姓以钱买其肉,顷刻立尽。

开膛出其肠胃,百姓群起抢之,得其一节者,和烧酒生啮,血流颊间,犹唾骂不已。拾得其骨者,以刀斧碎磔之,骨肉俱尽。止剩一首,传视九边。

糜师费饷,动摇国本;擅权跋扈,谋款斩帅;率军入关,避而不战;坐视淫掠,不动如山;神京蒙难,生灵涂炭……

九州之铁难铸其错,割尽一身肉能偿乎?

袁崇焕大言欺君,轻言平辽,祸延九州。为了支持平辽,明廷财政不敷,只得加派辽饷,激起多少民变,又逼死了多少贫苦百姓?

袁崇焕愚不可及,卖米与蒙古诸部,不仅使建虏得以缓解饥荒,更为其提供了绕道入关的沿路补给,又害得多少京畿百姓家破人亡?

政局动荡,党争再起,大明仅有的元气便在这党同伐异的倾轧中加速流失。

被己巳之变刺激到的崇祯,更加刚愎多疑,之后更多的失智失策,直接影响到了明末的政局,使得大明的灭亡走上了快车道。

若无东江军的力挽狂澜,亡天下既始于此。

郭大靖放下了情报,垂下眼帘,心中情绪复杂,百味杂陈。

更有讽刺意义的是,袁崇焕在与皇太极的书信议和中,曾有“天之心即汗之心,亦即我之心也。汗若诚心,我岂可弄虚;汗若实心,我岂可作假”之语。

现在,袁崇焕与皇太极一先一后在西市被千刀万剐,不知道他们二人当时的心情是否一样,还能不能想到一块儿?

不仅处刑一样,连情景都几乎相同。皇太极的肉也是被京城百姓争抢而食,锉骨扬灰和酒吞。

“崇焕之祸,其自取耳!”毛文龙与郭大靖一样,竟然也没有欢欣鼓舞之意,捋须皱眉,发出了慨叹。

郭大靖点了点头,说道:“志大才疏,却不自知;除了胆大,别无所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