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又到分离洒泪时

“是,父亲。”

面对李云,苏轼抬手想要教导一番李云,但他忽然发现,李云的性格也不算那么坏,说真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。

苏轼想到自己也是说真话的人,似乎一直都崇尚本心,撇了一眼李云也失去了管教他的心思。反而有话没话的问:“李云,你怎么会一眼看出童贯的胡子是假的?”

“师祖,我爹以前是捕头,只要有江湖人来沂水地界,他都要去查看一番,警告他们不要为非作歹。”李云骄傲道。

李逵插嘴道:“你敢拍着胸脯保证你爹不是去捞外快,收江湖人的保护费了?”

“你……我爹也是你族叔吧?”李云气结,他心中暗暗发誓,以后再也不和李逵这厮一起玩了,太不给人面子了,尽给他添堵。

苏轼暗暗好笑,李逵也是个心直口快的耿直性子。

晚宴,童贯匆匆来,匆匆去,嘴上说的客气,可是苏轼也看出来了,这位脸皮薄,恐怕再也承受不住打击了,这才告辞离开。

于是,晚宴变成了家庭会议,商量准备去扬州的事。

高俅自然是最忙碌的,他要联系船只,准备行李,雇佣船夫。而苏过要整理家中的藏书等重要的细软。反倒是苏轼这个主人闲下来了,干脆询问李逵去首阳书院的情况。

李云自告奋勇,添油加醋的将李逵在首阳书院的表现夸大一番。说完,自己觉得有点亏的慌,添了一句:“师祖,其实我也能击败首阳书院的学子,只是李逵不给机会。”

“不错,你们有此机智,看来这些天读书还是非常有成效的,这样一来我就放心了。”苏轼老大宽慰的说道,李逵给他长脸了,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惊喜。

李逵闻听,顿时大喜:“师祖,回到老家我会钻心读书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

李云瞅了瞅李逵,顿时反应过来,高声道:“李云也是。”

苏轼傻眼了,他什么时候说过要李逵和李云回家了?

随即心头一股不详的念头涌上来,不会这俩货哄他,然后想要离他远远的吧?

读书真这么让你们如此痛恨吗?

不行,他绝对不能看着李逵和李云误入歧途,决心一直留在身边,除非李逵和李云下场科举,并且高中进士,要不然,这辈子都别想走。

想到此处,苏轼暗暗下定了决心,丝毫不给李逵和李云有幻想的空间,直接堵死了他们回去的念头,掷地有声道:“老夫说过让你们走了吗?我苏门的学子,不中进士像什么话?老夫决定了,你们不中进士,就在老夫根前苦读,不可懈怠。”

李逵耷拉下了肩膀,低着脑袋,如丧考妣。

李云耷拉下了肩膀,低着脑袋,也是如丧考妣。

翌日,朝食,苏轼快吃完前对童贯说了两句‘招待不周’的客气话,之后扭头对童贯带来的小太监道:“你要多吃肉,才会长的快。”

说完,苏轼将自己面前的一盘肉放在了小太监的面前。这是苏轼的习惯,他自己喜欢吃肉,也会鼓动周围的所有人都多吃肉。他开口,不过是很寻常的一句话。只是苏轼最近半年已经很少这样说了。

家里来了俩个大肚汉。

李逵一顿吃个七八斤肉玩似的,李云差点,也能顶得上多半个李逵。这俩在一起,要是放开了吃,一只中等大小的羊也能消灭掉。苏轼看这俩位吃饭,眼皮子都是跳的。很久没有看到像小太监这样,吃猫食一样青秀的孩子了,顿时童心大起,告诉小太监,多吃肉,能长个。

之后苏轼离开前,童贯先行离开,饭堂里就剩下李逵,李云,还有眼眶中含着泪水的小太监。

李逵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太监就看不起人,对小太监道:“小兄弟多大了,叫啥名字?”

小太监轻轻抹了一把眼泪,他长这么大,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说过像苏轼那样温柔的话,还关心他的长大,小太监看苏轼的眼神都不一样了。似乎有着一种别样的依恋之情,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太监该有的眼神。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的太监,仿佛在苏轼的身上找到这股生疏的爱意。

要不是苏轼身份太高贵,自己的身份又太卑贱,他真相抱着苏轼的大腿喊上一句:“爹爹。”

如果能让苏轼答应一声,他就算是死了,也心甘情愿。可惜,他们之间永远有一道鸿沟,苏轼是文人宗师,而自己却是一个宫中卑贱的小太监。能够得到苏轼的关心,已经让他感激涕零了。

李云见小太监不说话,狐假虎威道:“二哥问你话呢?”

小太监这才惊醒过来,对李逵抱歉的咧嘴一笑,灿烂的如同感受到了父爱的孩子,怯生生道:“十一了,奴婢贱姓梁,东京人氏,名师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