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

寒玦建议说:“陈宫那边,不如让法衍先生去信?”

“有道理, 我一会儿和法衍说, 或许从他的角度陈述利弊, 更容易打动陈宫。”从明面上看,法衍是千里投奔的小士族。现在的待遇也比陈宫的官职高得多, 应当可以打消陈宫的一点疑虑。

“若是三番两次相请不来, ”寒玦轻哼了一声:“未免太不识抬举。”

荀澜笑了一下, 用手整理了一下散落的发丝:“若是三番两次不来,那就说明他大有野心, 控制欲太重, 不来也罢。”

他这些时日也思考了许多, 以前看演义的时候, 还为陈宫跟随了吕布这个耳根子软、没什么谋略的主公惋惜。可怜陈宫一流的谋士, 最后和吕布一起被曹操杀死在下邳。

但他仔细琢磨了下, 吕布没什么头脑,说不定正是陈宫所期望的呢?他既然选择了吕布,不可能没有看透吕布的性格,可能是他就是想要一个骁勇善战,但没什么韬略的主公,这样才能一人独揽大权?

从陈宫献计吕布夺了刘备徐州,又三番两次建议吕布杀了有仁义之名的刘备来看,显然陈宫也从来没打算转投刘备。

当然,这只是荀澜对陈宫最坏的猜测。毕竟陈宫性格刚直烈壮,海内闻名。不是他受曹操影响多心多疑,实在是古人太聪慧,不多思虑下,说不定什么时候被谋士给卖了,自己还在帮忙数钱。

“希望我只是想太多了,且看他如何给法衍回信吧。”

寒玦指出:“别担心,如今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,明日又有十余人来投。”

“是啊,筛选人才也是一种烦恼。”

这些来投的,不太可能是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,素质良莠不齐,经过考察才能安排他们走马上任。

“实在是良莠不齐,外州来的又难以打探。”

荀澜深以为然:“是啊,着人去遥远的外地打听品行,不但耗费时间还不准确。”

说完,荀澜忍不住蹂/躏了一下柔软的抱枕:“可有什么法子来考察他们的品行,又不引起世家的忌惮?”

旁人都是小规模选拔人才,他这是大规模提拔任用,必须得低调行事。

若是依照现代的思维,自然可以从实习生干起,到期大规模淘汰一批,留用优秀有能力的。但他上次招募刀笔小吏已经有些惹眼了,荀澜不能再故技重施。

寒玦想了想:“初筛后,让一部分人先行涉足庄子?生意?若是一个人能力出类拔萃,不管是吏治、管家还是做生意,都应当不错才是。”

荀澜扔开抱枕,高兴地锤了一下他的胸口:“也就只有你和我能想到一块去。”

汉朝重农抑商,不论多么开明的谋士,都不会把经商和做官相提并论。幸而寒玦只是半个汉朝人,思维从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。

官商牵涉颇深,能管理好一个大的商队,打好上下游关系,将贸易地的长官习性和地方民俗莫得透彻,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。有这样本领的人,在官场也游刃有余。在现代,国有银行、煤炭、钢铁、金控的董事长都是和地方甚至中央的官员互调的。

“你发散的方向是对的,若是继续大张旗鼓地群面、采用实习的方式在整个豫州的范围内招募人才,未免引起世家豪族的警觉和反扑。”

曹操和袁绍这种官宦出身的人可以不拘一格招人才,不受世家忌惮。他虽然有着仙人道长的身份,实则一白身,祖上更是无可考据,所以要考量的更多些。毕竟徐庶和戏志才等人的任职已经相当打眼了。

但若是从其他的方面曲线救国……

荀澜笑了笑:“我觉得可以将看中的人留下来,先跟着纸坊、雕版坊、印刷坊、医馆和客栈的掌柜学习管理,若是表现得当,再悄悄将他们安排不打眼的官职,日后慢慢升就是了。”

“但中原素来瞧不起商贾,商人地位极为低下,怕是许多读书人一听就不肯干了。”

荀澜不以为然:“那说明他一点都不务实,不贴近民生,连尝试都不愿意的话,要这样的官员何用?”

“人的观点没有那么容易改变。”寒玦给他递了一块瓜:“偏见总是根深蒂固,或许这样可以使少部分寒门有才之士留下来,但一些家有薄产的,可能扭头而去。”

“可是做官总得从基层做起,这也才能贴近百姓,才能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关系,否则做了官也是个大西瓜。”荀澜咬了一口手里的瓜,非常形象地形容了一下:“圆润地摸不着头脑。”

寒玦提醒:“你的活字印刷和造纸的法子不是要保密吗?”

荀澜蹙眉,若是对方撂挑子不干,的确有很大的泄密风险。

寒玦说:“那就安排他们去医馆和客栈帮忙吧,还有各地施粥、施药也需要人手,若是三个月表现良好,方能安排小吏的职位。”

“好。”荀澜答应下来,他盯着西瓜,忽然来了灵感。想到卖瓜的瓜农都要被城管管束,他问寒玦:“你觉得我让一部分投奔来的人去做城管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