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页

“我是正红旗的。”蕙宁突然想起来她还在下五旗,而清朝的历代皇后都是上三旗。

“你不提,我一时都忘了,”面对蕙宁的提醒,康熙一拍脑袋,“来,你喜欢正黄旗还是镶黄旗?”

“正白旗吧。”正好可以提到孝献皇后,蕙宁心想。

“正白旗?”正要提笔写字的康熙闻言猛地顿住,“怎么提到正白旗?正黄旗和镶黄旗不好吗?”

“同为上三旗,正黄旗和镶黄旗都出了皇后,对于正白旗,玄烨你可不能厚此彼薄。”打着政治原因,蕙宁相信康熙会同意的。

提到正白旗和皇后,康熙当即想到了孝献皇后,顺着思考下去,他立刻明白了蕙宁的潜在要求,不就是同为董鄂氏想要为孝献皇后求情嘛。

虽然孝庄皇后生前讨厌孝献皇后,甚至下了一连串对孝献皇后不好的命令,但是现在是康熙当朝,孝庄皇后也已经死了,而死人是管不到活人的,被爱情糊了一脸的康熙立马无视掉孝庄皇后,果断同意了。

不就是一点点小小的要求嘛,何况他可是有正当政治理由的,再说底下的皇阿玛可得感谢我,康熙内心自我说服。

“还有贞妃。”想起另一个倒霉族姐的蕙宁再次小声提醒道,怎么说她也是为了董鄂家牺牲的。

万事开头难,既然已经答应追封孝献皇后,也不差贞妃一个,康熙自是满口答应。

有了康熙的承若,蕙宁内心松了口气,不仅仅是为了孝献皇后,也是为了她自己。

万一后面不是她的亲生儿子登上皇位,或者说她根本没有亲生儿子,反而是别的皇子登基,她可不想落得孝献皇后一个下场--不附帝谥,无享祭,更有甚者如同多尔衮的额娘一样被勒死。

对于自己的脾气有点ab数的蕙宁特心虚的认为可能性还是有的,所以她要找条后路,不能白死,别人有的她也要有。

想到这里,蕙宁忍不住在心里吐槽,某某传中大臣商量去母留子简直太可笑了,你把新帝的老妈杀了,美名其曰主少国疑,害怕太后干政,怕是脑袋里面都是水,活得不耐烦了,或是和家族有仇,才下死手坑,就不怕皇帝记着杀母之仇,把他家一锅端了?

何况唯二可以做皇帝的都在某某名下,无论怎么想,提这个意见的大臣结局想来都不怎么妙啊。

这里需要搞清楚一件事,远的来说汉武帝为了儿子刘弗陵杀钩弋夫人,汉武帝是自己起了心思,近的皇太极杀多尔衮的额娘,那是因为她和她的三个儿子加起来势力过大,阻碍皇太极坐稳皇位,才被杀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