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7章:撤卫改藩(中)

首先要改造的便是两浙路内的几路厢军。

南康军驻军鄱阳湖,庐山之东,编制是一万两千人的大军,其中四千步军八千水军,但南方常年不打仗,所以实际人数只有一半,一千步军加五千水军而已。

江州水患之后,会产生一些流民,挑拣身体健壮者充入南康军,可以补充兵员三千人左右。

但补充三千兵员的代价是需要负责这三千人的上万名家眷,南康军负担不起,已经多次向杭州府要粮了。

南康军是以水军为主的厢军,杭州府这边给拨付的粮饷也不会太多,要多养活一万多人,杭州府这边也压力山大,只得向杨怀仁求助。

其实不是他们缺粮食,而是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,地方官府有义务拨付地方厢军的粮饷,但一直都是按编制发放。

中间再层层截留,实际发放到厢军手里的粮饷基本就斩了一半去了,所以厢军也从来不会编满,实在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。

遇到灾年,厢军会接收大量的灾民充军,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,只能向上头要粮。

就像这次杭州府这边,一定会给南康军拨付一些追加的粮饷,但不会太多,也只是一次性的。

总不可能他们要就立即给的,总是要推诿一番,最后少给一些,这都是官场的习惯,目的便是防止厢军伸惯了手。

烫手的山药抛给了杨怀仁,杨怀仁也心烦,总不能自己花钱买粮食给南康军救济,会被落下闲话的。

可要是看着厢军挨饿不管,他又不忍心……

这年头武人是很讲究的,杨世虎知道杨怀仁对龙武卫和虎贲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现在不但撤卫改藩,还要把两卫分开,杨怀仁一定会不舍。

所以杨世虎钻了个改编两卫禁军的空子,只带了一千虎贲卫将士前往无为军进行合并改编,把两卫禁军原有的大部分将士留给了武德军。

无为军府原先是淮南西路最大的藩军和厢军的混合体,下辖无为、巢县和庐江三县,编内军卒高达四万余人,实际也有三万五千人之数。

即便是这个比例,在整个大宋的厢军或者藩军里,都是人数比例最高的几支军队之一了。

所以杨世虎没必要带那么多人过去,带一千人去上任就可以了,反倒是新成立的武德军没有多少基础,所以把原先的禁军将士都留给了武德军。

两浙路之前只有南康军、广德军和昌国军三个军府,但三个军府加起来人数还没有一个无为军人多。

如今多了一个武德军,两浙路才算是兵强马壮,起码是看上去是这样的。

实际上武德军这样改编,反倒保留了原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近两万人马,虽然从禁军被降格成藩军,但将士们待遇并没有降低。

所以军营里虽然有点沮丧之意,不过经过军官们的极力引导之后,降格改编的私情也没有在军中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
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番号也没有消失,杨家庄子后山里两卫禁军的大营还在,也还有四五千人马留守在那里。

将来赵煦要怎么安排他们,杨怀仁也想好了主意,既然大营都建了,总不能浪费,不如就把两卫山谷大营改造成一个禁军的综合性训练场,两卫留守的将士便成了训练场的管理军卒。

这样的提议,杨怀仁相信赵煦会同意的,当时庖厨学院建立的时候,杨怀仁也向赵煦透露过一些想法,当时的赵煦是默认了的。

如今庖厨学院正在向着综合学院的方向发展,多出一个军官训练学院,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武德军驻兵常州,自然是就地就食,常州府会负担武德军的粮饷,因为人数众多,所以杨怀仁在武德军内部又分成了武德军左右两厢,也就是原来的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,这样大家更容易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