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7章:聚军鼓(下)

毕竟不日即将出征,杨怀仁还想看看赵毗这种皇族子弟到了战场上是个什么样,还需要他把自己的本事展现出来。

再说当着黄公公和吴大人面前,杨怀仁如何都要搞好平衡,不然不论哪一边和他较劲的话,将来他带兵在外,都有可能受到掣肘。

黄公公和吴大人也觉得四十杀威棒的惩罚比较合适,特别是吴大人,觉得这足以杀一儆百了,又不会显得惩戒过重,以免引起将士们的不满。

赵毗立即出声领了罚,便又站回了自己的军伍里去。

这时候他心里已经不是庆幸了,而是感到了杨怀仁对他的保护之意,还有些小小的感动。

倒不是因为打多少军棍,而是因为事后受罚和立即受罚的区别。

立即受罚,就是要他当着众人面前受罚,让其他将士们看到他受罚的话,行刑的军法官下手也会重一些。

每一棍下去,能打到棒棒到肉,还必须能听响儿,让其他人产生忌惮心理,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。

赵毗这种人可能不怕挨打,但他好面子,要是真当众受罚了,他会感到自尊心受辱,心理上甚至会崩溃。

而事后受罚的话,就是自己去军法处领罚,是在军帐内受罚的,没有人看着,赵毗领罚也领的没有心理压力。

杨怀仁自然知道这其中巨大的差别,军汉们其实都不怕受苦受累的,怕的就是折了面子。

特别是赵毗这种皇族子弟,就更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月亮还大。

杨怀仁能体会到赵煦的心思,自然也想帮皇帝培养一批能领兵能打仗的皇族子弟出来。

赵毗这种性格,便是让他有心重点培养的人物了,所以这一次刻意让他事后受罚,便是想要给他一个机会了。

在各营里穿梭着清点人数的军法处的宪兵也发现了赵毗没穿衣甲,只是穿了常服便来到大帐前集合,于是很快便把他揪到了杨怀仁这位主帅面前。

杨怀仁其实倒不觉得有什么,不管是谁,只要到了他武德军的军营里,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,或者你家里有什么背景,那都跟其他人是一样的。

来了军营里就是军人,军人听从军令遵守军纪是最基本的素质。

吴大人和黄公公脸上表情就各有差异了,吴大人似乎等着看杨怀仁如何处理赵毗,他心想如果杨怀仁敢无视赵毗的身份前惩罚他,那倒值得他敬佩一番。

如果杨怀仁敢包庇赵毗,不处罚他或者处罚的很轻,那他就有话说了。

而黄公公自然是心疼这位皇家子弟,他是代表皇上的,于情于理,他都觉得他应该保护皇帝的皇族亲戚,更何况眼前这位按辈分还是皇帝的叔父。

没等杨怀仁发话,黄公公先开口道,“王爷……”

杨怀仁直接打断了他,“黄监军,到了军营里,就只有将军、校尉和将士,没有什么王爷。”

黄公公识趣,赶忙改口,“大帅,赵虞候赶在第三通聚军鼓敲响之前便赶到了中军大帐前列队,不知军法处的宪兵何故把他单独揪出来呢?”

杨怀仁斜眼瞅着黄公公,心说你这不睁着大眼装呆萌吗?

赵毗一身常服站在穿戴整齐的将士们中间,好似唯恐显不出来他似的,把他揪出来的理由还用问吗?

吴大人抢着给黄公公释疑,只是语气有点重,“衣衫不整,蔑视军纪,哼!”

吴大人说的这么硬气,倒是让杨怀仁轻松了不少,就算黄公公把接下来的事将来回宫说给皇上知道,杨怀仁也不担心有什么了。

黄公公还想解释,吴大人早已经目光不善地盯了过来,直截了当地质问道,“黄监军可是因为赵毗是皇族子弟,便要为他求情?”

黄公公呲着牙要答话,吴大人竟轻笑道,“本官劝黄监军还是算了吧,这里可不是京城里,在军中不管是谁都要遵守军法军纪,否则让大帅如何治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