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7章:聚军鼓(下)

别人都在第二通聚军鼓敲响之前便到了,唯独他赵毗到了第三通聚军鼓擂响之前才到,本来就说明他目无军纪。

别的虞候将士全部衣甲整齐,唯独他赵毗托大,竟敢穿着常服就来了,这简直就是无视大帅的军令!

黄监军,你可别忘了你来武德军是来干什么的,可不要从你这里坏了规矩,让大帅难做,让本官难做!”

一番话把黄公公准备求饶的路给堵死了,让他心里非常憋得慌,这会儿他恨足了吴蔚,恨不得冲上去抽上这个老匹夫几个大耳瓜子。

可人家说的有理有据,黄公公就算多么巧舌如簧,在人家的义正言辞面前,似乎都显得无力了。

杨怀仁扮了庙宇里的佛像装作没事人一般,赵毗左瞅瞅黄公公,又瞅瞅吴大人,在看看主帅杨怀仁一句话不说的样子,心里以为杨怀仁为难呢,便主动说道,“我赵毗不用别人求情!

既然违反了军纪,我甘愿受罚,请大帅下令吧!”

杨怀仁以前也不熟悉赵毗是个什么人,只是从定期的军报里知道他平时训练不错,是皇族子弟中比较有前途的一位。

但其实杨怀仁也没觉得怎么样,和他对比的,也不过是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罢了,估摸着要是和手下的那些悍将比起来,那就差远了。

没想到今天一见,赵毗的身材气度倒是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,起码像是个真正的军汉,和其他皇室子弟那种文绉绉的样子有所不同。

他今天没穿衣甲就赶来集合,加上之前杨怀仁了解的关于赵毗的信息,也大致猜到怎么回事了,想到这里,他心里还憋着一股笑意。

如果刚才赵毗一副猥琐求饶的样子,杨怀仁都想好了,不管黄公公如何求情,或者吴大人如何去看待,他都要好好教训教训赵毗。

没想到这小子倒是光棍,自己说不用别人求情,还主动请求按规矩责罚他,倒是让杨怀仁更高看了他一眼,觉得这小子还真有可能是条好汉了。

既然如此,就没必要抻着了,杨怀仁摆摆手,“待会儿你去军法处领四十杀威棒吧。”

四十杀威棒的处罚不算轻,但也不算重,既维护了主帅的威严,也不至于把赵毗给打的走不了路。

毕竟不日即将出征,杨怀仁还想看看赵毗这种皇族子弟到了战场上是个什么样,还需要他把自己的本事展现出来。

再说当着黄公公和吴大人面前,杨怀仁如何都要搞好平衡,不然不论哪一边和他较劲的话,将来他带兵在外,都有可能受到掣肘。

黄公公和吴大人也觉得四十杀威棒的惩罚比较合适,特别是吴大人,觉得这足以杀一儆百了,又不会显得惩戒过重,以免引起将士们的不满。

赵毗立即出声领了罚,便又站回了自己的军伍里去。

这时候他心里已经不是庆幸了,而是感到了杨怀仁对他的保护之意,还有些小小的感动。

倒不是因为打多少军棍,而是因为事后受罚和立即受罚的区别。

立即受罚,就是要他当着众人面前受罚,让其他将士们看到他受罚的话,行刑的军法官下手也会重一些。

每一棍下去,能打到棒棒到肉,还必须能听响儿,让其他人产生忌惮心理,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。

赵毗这种人可能不怕挨打,但他好面子,要是真当众受罚了,他会感到自尊心受辱,心理上甚至会崩溃。

而事后受罚的话,就是自己去军法处领罚,是在军帐内受罚的,没有人看着,赵毗领罚也领的没有心理压力。

杨怀仁自然知道这其中巨大的差别,军汉们其实都不怕受苦受累的,怕的就是折了面子。

特别是赵毗这种皇族子弟,就更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月亮还大。

杨怀仁能体会到赵煦的心思,自然也想帮皇帝培养一批能领兵能打仗的皇族子弟出来。

赵毗这种性格,便是让他有心重点培养的人物了,所以这一次刻意让他事后受罚,便是想要给他一个机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