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3页

大国相[校对版] 余人 1184 字 2023-03-19

由于兵部和户部相隔不远,他们父子二个人总是一同出门前来衙门,只是跟着杨博风光的八抬大轿相比,杨俊民的二抬轿子却小得可怜。

杨博正准备上轿子,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,对着规规矩矩站在旁边的杨俊民道:“这些日子行事要小心一些,宁可不作为,亦不要出大纰漏!等到这个月吏部的考核结束,为父便帮你谋下一个户部主事的位置!”

跟着徐阶将自己亲弟弟丢在南京养老不同,杨博是不避讳照顾自己儿子,甚至他已经计划再过一年便为儿子谋下户部员外郎的位置。

“一切听从父亲安排!”杨俊民忍着心中的激动,当即恭恭敬敬地施礼道。

身处于官场,如何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若非父亲先前便有所提及,他现在便是手蹈足舞起来,更是要张罗一场升官宴。

杨博对扶持儿子视为理所当然之事般,仿佛就是顺口提上一句,便是迈着步子进入了轿中。

“起轿!”

管家看到杨博在轿中坐好,便是规规矩矩地站在轿子身边唱了一声,八名轿夫当即抬起轿子,从那个敞开的大门离开。

杨俊民身手敏捷地钻进小轿子,跟着以往一般,乘着轿子紧紧地跟随在父亲的后面。在他的心里,父亲是一座高山,纵使在这个朝堂亦是没有一个能跟父亲叫板的人。

初春时分,天空还是蒙蒙亮,视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。

五城兵马司和城南巡捕厅的人已经上街,正在这里维持着秩序,而老人总会卖弄“学识”,介绍着往来轿中所坐的人物。

自从严氏父子去职后,最气派的轿子既非两位当朝宰辅,亦非权柄最重的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,而是当朝的兵部尚书杨博。

杨博靠的是军事才能得到皇上的赏识,背后又有着晋商的财力支持,令到他既养得起八个轿夫,又能合仪制地使用八抬大轿。

“卖报咯!新鲜出炉的《顺天日报》,仅需三文钱一份!”

却不知何时起,在每个清晨时分,大街小巷总会传起一个个稚嫩的童声,他们用布袋扛着墨香四溢的报纸,在向街上的行人兜售报纸。

这些报童都是贫穷孩童出身,他们白天会卖报,傍晚则是回到顺天日报社创办的私塾读书,晚上亦是在那里过夜,致使他们是赚钱养家和学习二不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