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页

既然她要挡自己在文坛的路,简容充满恶意的想了想,那她小小报复一下也不过分吧?

她的父亲是在文坛有着众多门生的简儒文,而容与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纵然取得了几分成绩,但和她背后的简家相比,还是差得远呢。

不管如何,这个容与总是和陈知意关系匪浅,简容在心里思量了片刻后,最终打定了主意。因为交通不方便,华纳很晚才收到了英国那边传来的消息。

和这消息一同传来的,还有他那群狐朋狗友寄过来的,对欧文酒后发言的具体描述。

欧文此时的确是十分后悔,他本来都已经做好了看华纳笑话的准备,可谁能想到,这人的运气能这么好?

随便出版的一本来自华夏的小说,竟然就能在前期基本没什么宣传的情况下,逆风突起,一举跃为英国畅销书的榜首。

因为周围人的故意遮掩,欧文知道这件事的时间很晚,等他注意到的时候,《保罗》已经扩散到了,伦敦的街头小巷都有人谈论这本书的程度。

这个时代的娱乐方式,实在是不多,可供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很缺乏,因此这时候如果有什么东西,能引得众人争相追捧,那这绝对可以算作是这个时代的现象级事件。

不像未来网络信息的发达,这

时候事情的传播主要靠报纸和人们的口口相传,这种传播的速度虽然缓慢,但带来的效果,却是上辈子的“互联网只有七秒的记忆”所无法比拟的。

因为消息的更新换代太慢了,所以有些东西停留在记忆里的时间,就格外的长和深刻。

《保罗》此时就是如此,它所造成的冲击,在从伦敦席卷到整个英国后,开始有了更加向外扩展的趋势。

这对陈知意和华纳来说,应该是一场双赢,这时候的英国正处在它最强盛的时期,日不落帝国的名号响彻全球,它的殖民地遍布除了南极之外的全世界,而世人大多都有着一种慕强心理。

这是一个强国,所以其他国家推崇它的文化,这个强国的国民所追捧的小说,其他国家的人也开始跟着追捧。

换成另外的任何一个国家,《保罗》都可能发展得没有那么顺利。

消息传到华纳手上的时候,喜得他当场就传了两道消息回英国。

一道是对出版社总编刘易斯的解雇书,毕竟如果不是他一开始的消极不作为,《保罗》如今的成就说不定还不止如此。

另一道则是在听说了欧文在酒后大放厥词,说“如果这本小说能卖出去,我就叫他爸爸”后,华纳带着怜爱的微笑,亲笔给他写的一封信。

信里没别的内容,就几个单词──给我亲爱的儿子。

这天对华纳来说,注定是辗转反侧的一天,好不容易等到天亮,他刚起床就给陈知意打了一个电话,通知对方这道喜讯。

虽然本人没有接到电话,但没关系,华纳想了一会儿之后,又带着《伦敦日报》驻华的两位记者,驱车前往《燕京日报》,找了他们共同的合作者丁思。

也正是在丁思这里,华纳才得知了陈知意搬家的消息。

“陈小姐搬家了?我怎么不知道?”华纳的表情十分迷茫。

丁思礼貌微笑,“早就搬了。”

他这里的消息,要比华纳滞后一些,因此在听到《保罗》在英国大获成功的消息后,他的心情也颇不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