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页

因为这事,燕京日报愣是沉住气,没提前向外界透露出一点风声,静静地等待国外的消息传来。

金麟岂是池中物,一遇风云便化龙,燕京日报就是要按兵不动,等着让简家看着容与是怎么硬生生的杀破重围,化身为龙的。

报社每日的报纸排版,都是在前一天就安排好了的,而且大多都是在清晨这个时间段发出来,但今天因为《保罗》的这则消息,许多报纸都选择了再次发报。

燕京日报是反应快的,随后的几个小时,各地报纸纷纷开始刊登这则消息。

渝州日报,天津日报,漳州日报,沪市日报各大报刊,纷纷重印今天的报纸,不约而同的将《保罗》风靡全英国的消息,刊登在了头版头条。

就连陈知意上街后,听到的报童的声声叫卖声,也变成了“《保罗穿越记》在英国大卖!华夏人将要走向世界!”这类的口号。

市井人家的早晨,大多是各种喧哗的叫卖声,混合着包子出炉热气腾腾的白气,讨价还价的买卖来往等等场合,但今天的胡同街口,却和以往有所不同。

一位卖包子的老大爷,听到小报童的叫卖口号后,愣了愣才问,“今天的报纸上都讲的什么?保罗都传到英国佬那边啦?”

他不识字,也从没看过《保罗》的连载,但闲暇时最大的消遣,就是花一两个小钱,去茶馆里听一整天的书。

这也是《保罗》火了之后,许多底层老百姓的日常,只要是人,就会有着各种娱乐放松的需求,别的高档的他们消费不起,但点一杯粗茶,听听说书人讲保罗的故事,他们还是能承担的。

其实这才是《保罗》最大的生命力所在,它真的扎根在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,古往今来那么多经典,许多已经落寞在了历史的长河中,最后流传最广的,还不是像《安徒生童话》那样,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。

卖包子的大爷虽然不会买报,但小报童还是挺了挺胸口,大声的回答他,“报纸上说,英国佬现在都在追着看保罗呢!这可是我们国家的人写的故事!”

“保罗当真那么受欢迎?”

对很多燕京市民来说,《保罗》是他们看着出生长大的,他们每天读着他的故事,接近一年以来日日如此,这故事早就亲切得就像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
因此虽然知道这是个讲外国人的,但潜移默化之下,尤其许多人看书都喜欢带入主角,他们再看保罗都有种,这是个本土化产物的移情感。

“那还有假?报纸上还说,看现在的势头,保罗还能走向世界呢!”

“走向世界?那感情好啊!”老大爷听了,脸上都是掩盖不住的乐呵呵的笑意,“我们保罗出息啦!”

和文学界的迅速反应不同,民众间对这件事的反应速度要慢了许多,如今还只是街头巷尾的,有着三两个人讨论这则新闻。

陈知意和林路留一路走过来,听见这句直白的夸奖,“我们保罗出息啦”,眼神微微的侧了一下,落在左边的柿子树上。

林路留就是那个得知消息后,匆匆给家里打完电话,随即衣冠不整便跑上街来敲她家门的人。

“这位大爷说得倒没错,”他看着陈知意的眼神,越发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,“你知道我现在最庆幸的是什么吗?”

不等陈知意回答,他就慢慢开口,“是当年你写信寄来南城日报的时候,我没有错过你,回了你的信。”

说到这里,林路留想起了早上的那通电话。

之前因为陈知意被简家为难,他曾向祖父写了一封信求助,信里言辞恳切的陈述了自己对容与的感情,当时祖父虽然应下了这件事,但却并未流露出任何赞同他感情的态度。

可在今天早上,他再次向祖父打过去电话时,对方言语里却是掩饰不住的,对容与的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