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页

林路留的祖父林渔时,是真正的近代华夏文坛的奠基人,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堂,就是在他的一手主持下建立的。

旧朝还在时,他便是名满天下的泰斗大儒,后来建立的两朝政府,都曾盛情邀请过他前去任要职,但却都被他给拒绝了。

他如今已经年过古稀,辈分比大多数人都大,垂垂老矣之际,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一个强大的、光明的政府,能重振这已经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。

可惜他多半是等不到了,他自己心里也清楚,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应该就是他最好的归宿。

只不过回首这一生,想想还是有着许多遗憾,林渔时出生时,旧朝便风雨飘摇,而等到他去世,国家仍旧积弱得人人都能来踩上一脚,终其一生,竟都不能挺直腰板,看一眼这山河重振。

也大概是因为人老了,格外容易生出各种感慨,所以《保罗》的消息传来时,他才会这样的激动。

之前最得意的孙辈林路留寄信来的时候,林渔时虽然应下了他的要求,保住容与,但这只是因为《说张三》等文章,他心里对这人生出的一点爱才之心。

现在这样的时刻,国家要重振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国人众志成城的决心,林渔时最不耐烦在这样的关头,认不清形势,还要搞什么排除异己的手段的人。

既然知道了这件事,那么他必定是要管一管的。

但除此之外,得知容与竟是个女子,而且还已经嫁人,甚至让他孙子林路留信里流露出了非卿不娶的意思时,他心里还是难免的对这人生出了一点不喜。

林渔时是标准的旧朝士大夫作派,受限于男权社会下,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世俗等观念,陈知意这种相较来说十分“出格”的女子,当然不会在他的欣赏范围内。

本来按照他一贯的思维,这样二嫁的女子和林路留之间是肯定不相配的,不过是因为容与确实有才,他才持的是保留态度,没立即阻止这两人。

这想法也正常,每个处在当前的社会下的人,都会受到当下世俗风气的制约,只有当这个人本身已经超过了世俗对他的定义的时候,这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才制约不了他。

《保罗》在国际上取得的影响力,此时就让林渔时撇下了这种偏见,欣赏这个人超过了其他。

多少男子都没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有这样成就的人,又何必拘泥于性别?

女子又如

何?古往今来多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!

嫁过人又如何?正好让他孙子再把人娶进他林家的门!《保罗》在国外引起风潮所带来的影响,远不止于此。

几天之前,因为简家对容与的打压,燕京日报内的气氛十分低迷。

可现在,报社内的众人却都面带笑容,各种雪花似的信件从四面八方传来,整个场面一派兴旺之气。

起因很简单,当初寄来解约合同,宣布不再转载《保罗穿越记》的许多报社,如今又转了个风向,纷纷托了各方面的关系,言辞恳切的想要重新续约这合同。

首先是渝州日报,他们报社其实并没有停刊《保罗》多久,在这期间,本来因为不断的有读者来信,来询问《保罗》怎么停止连载了,渝州日报的主编就已经有了点想要重新连载的想法。

没办法啊,报社也要吃饭,因为《保罗》这部小说的连载,渝州日报这段时间的销量,都要比以前好了不好。

如果不是碍于报社内一位重要领导,是简儒文门下的学生,他们报社早就恢复连载了。

因为简家的封锁,这段时间的报纸上,基本上没有一点关于容与的消息,随后再有消息,就是《大公报》刊登了那则新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