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见环三爷在林府待的乐不思蜀,不只是冬衣,甚至就连春衣都要安排上了,林之孝不免忧虑,环三爷该不会真准备在林府待个一年半载再回京吧?

林之孝以四十五度角望天,他想老婆孩子了……

偏生他好几次跟林管家明说,林管家顾左右而言他(林管家也是知情人之一),就是不肯帮着跟主子问上一问。

大着胆子找敏姑奶奶,敏姑奶奶也只是笑眯眯的说道不急,虽然林之孝自个很急,但主子没有发话,他也不好回京,只能在苏州搬着手指数回京的时间。

总算,如今林姑爷要回京,他和环三爷搭个顺风船回去,想来应该是无妨的吧。

于是乎,林之孝求见林如海吞吞吐吐的把这事说了。

这种事情,林如海当然是不可能答应他的。

林如海和贾敏早就商量定了,无论这入整之事成不成,总之环哥儿是不会还给荣国府了,天知道王夫人一计不成,还会出什么计呢,环哥儿再聪慧始终还是个孩子,没有自保之力,两人思来想去,还是决定将环哥儿留在林府养活。

林如海笑眯眯道:“环哥儿千里迢迢来给敏妹探病,怎么能让他匆匆来苏州一趟就回去,怎么说也得待我带环哥儿好好游历过苏州后再说。"

林如海这话说的合情合理,林之孝也不由得暗暗点头,不要说是像环哥儿这样的主子了,即使是他,每一次他来苏州,林管家也会好酒好菜招待着,回京时更是让人送上苏州当地特产,怎么也不会让他空手而回。

可薛家商船在年前是不会发船回京了,要是错过这次的机会,他们怕是真得等到隔年春暖花开时回京,一想到要在苏州待上这么久的时间,林之孝便多少有些着急。

“可是这……”

不待林之孝说完,林如海笑眯眯道:"再则,我此行回京是为了参加圣上的登基大典,迟一点都不成,带上环哥儿这么一个孩子,总是有几分不便。"

事实上,就算没有入数这回事,林如海也不打算在这一次带贾环回京,毕竟他此行是带着任务的,带个孩子着实不方便。
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林之孝即使再想,也不好开口了,正为难间,林如海笑道:"倒是林管家要不一起上京?”

林之孝有几分惊喜,“我也一起上京?”

“这是自然。”林如海笑道:“你长年往返京城与苏州,对这一带最是熟悉,如海此行上京,还得需林管家搭把手带路。"

虽然这家伙有点烦人,天天催着贾环回京,但不能否认的是林之孝年往来苏州和京城给荣国府来回送年礼,对这一段的路最熟的就是他,哪怕是林府的管家都有所不如,自然是得带着他同行了,也顺便把他丢回荣国府,省得碍眼。

林之孝得意了一下,他虽然是个下人,但就这事上,即使是主子也得倚重他,不过……林之孝有些犹豫,“我要是走了,那环三爷…”

他主要的任务就是伺候跟保护环三爷,要是他走了,环三爷要是有个什么怎好。

林如海不在意的笑道:“我林家也有管家,自会视环哥儿如主子一般照顾着,再则,环哥儿身边不是还有人在,不必担心。”

林之孝一想也是,张娘娘向来是个仔细人,要不也不能在二太太的手底下把环哥儿养活了,外头还有焦大孙子,敏姑奶奶家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,有这几个人护着也就够了,当下便爽快的应了。

四皇子登基在即,林如海也不敢抱延,略略交待家事之后,便匆匆和林之孝进京,他虽然进了京,但对贾环的功课也不敢落下,特特拜托他的好友,碧山书院的院长一覃拓,让贾环附学三月。

而且林如海要的不是仅仅只是让他带贾环几个月罢了,而是要让贾环正正经经的跟着其他的学子上学,初听到这个要求时,覃拓差点没一口茶喷到林如海的脸上。

覃拓听到林如海的要求,忍不住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,没好气道:“孩子才五岁,你也不怕握苗助长!"

他可真不明白,林如海在急些什么。

他的碧山书院可是正经的书院,不是什么童学啊,更不是带孩子的地方,能来碧山书院里读书的,少说都有了童生的功名,一个读蒙学的孩子到他的碧山书院做啥?到课堂上睡觉吗?

林如海叹道:“你不明白,环哥儿是真聪明。”
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,虽说林如海对环哥儿的人品有信心,但熬婿说出去终究是有些难听,贾环不为言则矣,倘若为言,时日一长,日日听着闲话,难保环哥儿不会迁怒黛玉,是以他便想着趁着环哥儿还小,将环哥儿的才能传扬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