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下的四周时间里,乔翼桥把调色和配音、混响搞定了。

调色的风格,一如既往的风格化。

乔翼桥似乎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所谓的风格的出现,他偏爱红棕色系,大饱和度的背景,以及灰度和比较白的人物。

而这种风格,也意外的和这部片子有些荒诞的气质很适配。

而且,前面越是风格化的处理,等到中点位置破这个梗之后,后面就越好笑。

美术设计也帮了不少忙,整个学校设计的非常有舞台剧的质感,其实从一开始就暗示了,这是一出戏中戏。

但具体的,还是等待观众解读了。

乔翼桥现在的首要任务,就是希望能过审。

有经验的华国电影人会在创作之初就对审查有多方面的考量,毕竟一部片子的成败就在于此了。

但同样,有很多电影人,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把审核当成最重要的因素,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创作,而是想有更自由的空间。

乔翼桥无意识地成为了第二类创作者。

其实,也并非乔翼桥不想去看审核的标准,但看着电影局发布的“大九条”,其实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。

华国影视圈最受诟病的就是审查系统的不透明。

有些电影明明涉及了一些敏感题材,但偏偏能过审,而同样的桥段和元素用在别的电影中,可能就过不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