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页

掌中+番外 北境有冻离 955 字 5个月前

那时徐京墨尚未料想到,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,却为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。

祭礼的流程是由太常主持,吟唱祭歌过后,需由丞相亲手将祭祀所用的香炉捧至高台上,而后皇帝才能燃香祷告,于是徐京墨便垂手在一旁候着,他并未等待太久,只听随着一声通传,皇帝在跪倒一片的臣子中缓步踏入明堂,徐京墨跪在地上,也不由看了一眼来人。

萧谙身着祭礼所用的衮冕,玄衣纁裳衬得他气度如华,衣裳上绘绣的十二章纹代表他至高无上的身份,加上那如竹如松般挺拔的身姿,使他即便是在乌泱泱的人群中也格外出众。

徐京墨默然收回了视线,骤然看见这张面庞,他还是感到一片苦意上涌……真相揭开的一瞬间,所有的过往被欺骗覆上一层灰,他实在愚钝,分辨不出哪些是真情实意,哪些是逢场作戏。

再见萧谙,被压抑多日的痛苦和挫败立刻卷土重来,徐京墨只能闭着眼,试图将萧谙的痕迹在心里抹去。

祭礼流程繁复而冗长,没人发觉丞相在这场祭礼中,其实一直在走神。

自徐京墨发现私兵营之后,皇帝其实来了几次徐府,都被拦在门外不见。后来皇帝属实是太烦人,偏要在门口站着等着见他一面,徐京墨不想让人见着多生是非,这才把皇帝放了进去。

大多数时候,都是萧谙在说,可徐京墨听得不大用心,敷衍的模样连掩饰都没有,萧谙自然也看得分明。

后来萧谙提到了季珩,听到这人还在为季珩开脱,徐京墨实在是忍不住对萧谙发火:“偏见?季珩与我分明是势不两立、形如水火,此局已非是以我一人之力能停止了。再这般斗下去,我与他,大概最后只剩赢家能活着,到了那时,陛下又将如何取舍?”

这话说得字字锥心,连萧谙都哑了火,徐京墨原本没想过要求一个答案,只是萧谙的态度还是如一根刺,梗在了他的喉间。

祭礼进行至燃香,徐京墨被迫终止了神游天际,那点失态转眼即逝,没有被任何一个人察觉。只见徐京墨走上前去,先用花水净了一遍手,而后走到明堂中央,这才将宫人捧着的大箱子从中打开了。

箱子中,静静地放着一只龙耳炉,它实际上并不算特别大,约有九寸宽,五寸高,通体以黄铜制成,因此分量是属实不轻。这原本没什么奇怪的,只是在开箱时,徐京墨隐隐闻到一缕不属于香灰的香味从炉子上方飘了出来,好似一种植物晒干后发出的香气……只是还未等徐京墨细细分辨,这味道便一下消散在风中,仿若之前是一种错觉。

徐京墨不动声色地将龙耳炉捧了出来,而后迈开步伐向祭台走去,他走得不急不缓,手中所持极稳。然而,就在徐京墨要将这祭炉放置在祭台之上时,变故突生——

先是听到细微的“咔嚓”一声,徐京墨忽然感到手中一轻,众目睽睽之下,那只龙耳炉居然在他的手中碎裂成了两半!

徐京墨也被吓了一跳,下意识去捞,却只捞了个空,碎炉落在地上砸出闷闷两声,炉中香灰更是撒了徐京墨一身,将他的纁裳都覆成了一片灰白之色,看上去整个人很是狼狈。

明堂之内,鸦雀无声。

“这……”太常也是愣住了,他膝盖一软,跪在皇帝脚旁,背后都被冷汗打透了,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“陛下,祭炉还未燃香便碎裂,这实乃不祥之兆……”

皇帝没有理会他,只是快步上前将形容狼狈的人挡在身后,冕旒上的玉珠撞在一起,发出泠泠脆响。有好事者悄悄抬眼,却只能窥见天子不悦的神情,只听皇帝动了气,大声斥责宫人:“眼睛都瞎了吗,祭炉出了问题,还不赶快拿新的来!

徐京墨掸了掸身上的香灰,对这一遭也有些愕然,片刻后,他蹙眉看向地上碎裂成两半的龙耳炉,弯下腰拾起碎片,仔细观察起来。

那里的痕迹无几,且断口整齐,显然是有人提前将炉子割成了两半,而后不知用了什么东西粘合在一起。这样做,拿起炉子乍一看没什么问题,但若长时间持握耳柄处,使炉中部受力,祭炉就会支撑不住,迅速从中裂开。

这栽赃陷害的手法属实太低级了些……徐京墨面色骤冷,脑中飞快地闪过几个可能接触过祭炉的人,并悄悄将一块碎片收入了袖中。不久,宫人就将备用的祭炉呈了上来,萧谙没接,而是从徐京墨身前退开了,轻声道:“徐相,请继续祭礼。”

徐京墨将萧谙的回护看在眼里,却已不敢再多想,伸手取了新的祭炉,小心地放在了祭台之上。好在接下来,祭礼都顺利按照先前的安排进行,没再出什么岔子,徐京墨总算是松了一口气。